首页|网站导航

  • 中心
  • 学术中国
  • 智库中国
  • 学术地图
  • 社科视频
  • 中国学派
  • 国际观察
  • 考古现场
  •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 sk_v2022_front_wechat.png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106.jpg

    微信小程序

  • sk_v2022_front_gzh.png

    微信公众号

    微信106.jpg

    微信公众号

  • sk_v2022_front_zgxp.png

    中国学派

    学派106.jpg

    中国学派

  • W020220922336137882083.png

    中国社会科学报

    111.jpg

    中国社会科学报

  • 123.png

    新浪微博

    微博106.jpg

    新浪微博

  • 123.png

    今日头条号

    头条106.jpg

    今日头条号

考古首页 视频轮播 现场传真 考古新论 名家访谈 考古队长 考古好书 博物之窗 考古随笔
  • “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50周年纪念特展”开展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
  • 考古再现夏文化面貌

琱生尊:打开琱生三...

考古博物馆让文物“...

朱凤瀚:论所谓昭穆制

王震中:夷夏互化融合说

手工业考古推进文明...

古代跑车之铜奔马

左
右
  • 双元村东周墓地出土青铜容器所见蜀地本土生产与区域交流

      青铜容器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和等级制度的直接象征,也是最为广泛的远距离交换品。东周时期的蜀文化墓葬中出土了多种文化因素的青铜容器...

  • 北周宇文觉帝陵考古补充北朝史料

      9月1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北周宇文觉墓考古发掘成果。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发现北周宇文觉墓。

  • “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此次会议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的配套学术活动,旨在推动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及南方丝绸之路的...

  • “考古铸史一一曾世家”让考古材料构筑曾国全貌

      8月27日下午在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场“考古铸史一一曾世家”的专场讲座。讲座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国家...

  • 谱写八千年旱作农业文明的当代华章

      金风送爽,粟黍飘香。9月2日—3日,主题为“产业传承农耕文化,品牌搭建世界桥梁”的第十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在享有“小米之乡”美...

  • 中国“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图片展”在马来西亚...

      据了解,马来西亚马六甲郑和文化馆承办的“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图片展”,通过图文的形式,以“璀璨夺目” “匠心独运” “珠...

  • 探索中古时期河西走廊与丝路文明

      7月15日,“中古时期的河西走廊与丝路文明高峰论坛”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

查看更多
  • 【理响中国】红山文化的特质与现实意义

    红山文化所展示的特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详细]

  • 马里时代西亚古国的刑牲而盟

    两河流域的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2—前2004年)崩溃后,西亚进入列国争霸时期...[详细]

  • 【理响中国】从文化遗产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各类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从人类史到文化史、到文明史、再到文字发展史的突出连...[详细]

  • 从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和古人类化石看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与古人类化石连绵不断,时代久远,遗址众多。[详细]

  • 【理响中国】中国文明与中国考古:特色何在?学派何为?

    中国考古的中国特色首先就在于中国考古面对一个非常独特而体系宏丰的研究对象,这...[详细]

  • 外宾参访中国考古博物馆 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

  • 刘庆柱:历史考古的考古学文化阐释

    历史考古研究必须重视考古学文化与古代历史文献的密切结合。

  • 韩建业:考古学文化阐释的理论与实践

    考古学文化的客观性可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认识。

  • 徐良高:以考古学建构中国上古史

    以考古学为本位,走“考古写史”之路,才能构建科学的中国上古史。

  • 汤惠生:中国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派与类型学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考古学的国际标签,也是中国考古学家自我认同的标识。

  • 刘国祥:红山文化如何形成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基因?
  • 赵海涛:当二里头考古的进度条走到2%
  • 【考古现场】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四点浅识
  • 关于深化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研究的四点思考
  • 钟情田野考古 破解中华文明密码
  • 1
  • 2
  • 3
  • 《《国家...》
  • 《建筑考古学》
  • 《易水寒...》
  • 《中国史...》
  1. 大玉璜

    大玉璜呈弧形,青白玉质,有褐色沁,由七块美玉和两个鎏金铜兽首组成。[详细]

  2. 琱生尊
  3. 孟簋
  4. 长信宫灯:穿越千年 链接古今
  5. 潞王琴
  1. 陕西:文物宝藏“活起来”“火起来”

    陕西,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像“何尊”这样的国宝级文物不胜枚举。[详细]

  2. 科技,让考古如此“炫酷”
  3. 考古揭示870年前的金中都风貌
  4. 陶寺扁壶何以朱书“文令”
  5. 地处小县城 馆藏大文物(解码·县级博物馆)
  1. 什么是好的考古学教育?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充分考虑基本核心课程,也要对学生实行开放任选的机制,让学生潜藏的智慧特长和...[详细]

  2. 弘扬荆楚文化,赓续千年文脉
  3. 吉林大学考古师生:在田野上“过筛子”
  4. 这处窑址群,见证宋代青瓷业一次重要“变迁”
  5. 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文物亮相太原市博物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声明 网站纠错 联系我们
举报电话:010-65393398 举报邮箱:zgshkxw_cssn@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3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1-2023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