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冬,陕西警方在全省部署开展打击盗窃机动车犯罪活动。一天,西安市公安机关在一处检查卡点查验车辆时,突然发现一辆小汽车形迹可疑,民警拦车查看时,在其后备厢内发现几个黑色的大包裹,司机对此回答含糊其词。
民警打开包裹一看,里面竟然藏着古代青铜器物,初步判断这辆车是贩运文物的赃车,于是警方立刻将司机拘捕。经审讯,司机交代了自己盗窃机动车的犯罪事实,但却表示并不知道自己运送的是文物,而是经熟人许某介绍,将东西运到广州。警方顺藤摸瓜,将许某、蔡某、钱某等相关人员抓获。但由于盗墓者和文物贩子为逃避法律制裁,常常只进行单线联系,因此这批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在哪?还有没有同时出土其他器物?有没有墓葬主人的信息?都无法得知。
经清点,这批青铜器残片共8件,重92.5公斤,据嫌疑人交代,由于这套青铜器规格巨大,不便偷运,所以就切割为八块,以便偷运出境。公安机关将这8件青铜残件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经文物修复专家仔细拼对,发现这批青铜残件为两条盘曲缠绕的青铜龙。
1号、2号青铜残件经黏接为龙头;4号、5号残件黏接后为一个整体,长83厘米、宽20.1厘米、壁厚0.4厘米至0.6厘米,从中可见龙体是分别铸造后焊接而成,它们与3号残件龙体呈穿插关系,构成盘屈缠绕的双龙。8号残件为龙尾,是4条龙尾交缠,呈中空锥体,底径32厘米、口径19厘米、高28厘米。
经专家修复后,这件青铜龙通体长240厘米、宽100厘米、高40厘米,龙体中空,头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张口,身饰鱼鳞纹,尾盘卷为中空的锥体,可插入柱形器物。青铜龙身上的鳞纹和龙足上的圆点纹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据此专家鉴定青铜龙为战国时期秦国或秦代的遗物。两条龙各原有四足,可惜均已残缺。从器物尾部的残缺口来看,这件青铜龙至少应有一对。青铜龙尾部的锥体插座由四条青铜龙尾相互缠绕而成,共同组成了这个形体巨大的青铜龙,可惜其他残件目前已无法查找。青铜龙体为分铸焊接成形,形体巨大,气势磅礴,铸造精湛,为目前所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青铜龙。青铜龙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在中国古代王朝时期,龙则成为皇权的象征。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青铜重器,不可能是普通墓葬出土,也不可能是民间使用的器物,可能为宫廷大型乐器的底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下令“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钟鐻也写作钟虡,指悬挂编钟或编磬的格架。这件青铜龙与史料记载的钟鐻特征相符,尤其尾部的孔洞,就是用来插入悬挂钟磬的立柱。也有专家认为,青铜龙属于祭祀礼器,至少有四条龙或者更多,两条龙缠绕为一组,分置左右起支撑作用。
秦文化有着追求大气磅礴的传统,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和统一六国以后,这种传统被发挥到了极致。青铜龙正是大一统的秦王朝巅峰时期的作品,见证了大秦的强盛与辉煌。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