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15日,数智时代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与研究暨第九届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举行。

  会议开幕式由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宁教授主持。
  在致辞环节,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王韶兴教授指出,今年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出版100周年,并强调了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他表示要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增强课程的时代性与吸引力。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尤洋教授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科学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殷杰致辞,指出自然辩证法是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在思政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提出三点期待:守正创新,推动经典理论与数字实践融合;培养懂科技、会思考、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构建开放共享的教学研究生态。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劲杨教授回顾了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历史沿革与使命传承,指出自然辩证法是一项包容性强的事业,应继续推进其在新时代的发展,强调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紧密联系,建议从科技哲学中汲取学理支持,继承恩格斯面向世界的实践精神,鼓励教师在新背景下不断创新研究与教学方式。北京高教学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东松教授表示,本次会议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自然辩证法教学应深入阐释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议题。
图2大会现场
  上半场会议由刘劲杨主持。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明国教授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主题,探讨了“阶梯式发展”之于“圆圈式发展”“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发展”的创新意义,建议将“阶梯式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教学实践。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委员、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瑜教授以“关于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几点思考”为题,探讨了自然辩证法教师需直面学生问题,通过重构课堂空间与师生关系实现对话式教学的教法问题。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全喜教授提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要在采用虚拟现实、生成式AI等技术手段增强教学互动性的同时,坚持课程的思政目标、科学与人文素养并重的教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地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樊姗姗副教授重审卢卡奇“对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她认为,卢卡奇真正批判的是脱离人类实践的抽象自然观,而非恩格斯所倡导的自然与社会统一的辩证法。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丞副教授总结了线上教学在资源共享、时空突破、数据反馈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互动浅层化、情感温度缺失、小组协作效率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倡导积极利用AI数字人等新技术复刻真实教学情境,建立师生间的协同共生体系。
  下半场会议由李东松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立教授从“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开展集体备课与案例探究式教学等方面,介绍了该校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开设及教学队伍建设的有益经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美丽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巍教授立足地质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地质报国”的使命定位,以“价值领航、问题驱动、数智赋能”为核心导向,推动自然辩证法教学创新实践,为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可推广的新范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正清副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公平性缺失、监督缺位、责任不明等伦理风险,认为可将育人自主性、数据监控边界、机制可解释性、教育公平性作为判断教学伦理问题的标准,对可能的AI风险予以充分评估和伦理治理。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子睿副教授分享了该校通过将学术演讲能力培养嵌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模拟学术会议答辩流程来锻炼学生临场反应与逻辑思辨能力的教学尝试。

图3发言合集
  在自由发言环节,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保军教授分享了该校充分调用校内博物馆藏品资源作为课程作业素材,通过鼓励学生挖掘校博物馆展品背后科学文化内涵的方式促进课程成果可视化与科普转化的教学经验。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研究员陈印政认为,网络学习的便利性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有所转变,由单纯知识传授变为对学生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引导和科学素养的培育。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晓菊以科技哲学背景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的经历,分析了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学理性和政治性的关系。
  会议闭幕式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娜教授强调了自然辩证法课程具有的鲜明政治性、深厚学理性与强烈现实性特征,新时代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突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思政课属性。她倡议建立京津冀自然辩证法虚拟教研中心,推动优质课程资源、行业特色案例与师资力量共享。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教学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京内外20余所高校的40余名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会议交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涵、孙梦颖/供稿
  
图1与会者合影留念
 
【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