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0月25日,中国逻辑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逻辑学科的反思与使命”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与湖北省逻辑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承办。
与会者合影
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敏主持。中国逻辑学会会长杜国平,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张明新、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斌分别致辞。徐敏介绍了会议背景和有关工作,并对支持本次会议的各方表达感谢。
大会现场
张明新介绍了华科大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与成绩,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实践,对我们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深度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及交往方式,AI已然是当今世界的标识性特征。在人工智能成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思考主题与背景的当下,中国逻辑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以“人工智能时代逻辑学科的反思与使命”为主题开展研讨,可谓恰逢其时。他期待大家能够交流思想、碰撞火花,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杜国平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充分认识逻辑学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石与内在驱动力。第二,直面时代挑战,深化学科反思。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逻辑学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也对我们提出了深刻的反思课题。首先,需要弥合逻辑理论的严谨性与实际应用复杂性之间的鸿沟,发展兼具推理能力与计算效率的新方法。其次,要突破单一逻辑系统的限制,构建适应多元需求的逻辑工具体系。再次,要大力推进逻辑学与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和伦理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在学科交汇处寻找新的生长点。第三,践行未来使命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逻辑学界应当勇于承担使命。
杨海斌介绍了学院发展优势与特色。以理工医见长的华科大成立哲学学院,是对“科技之思需人文之基”的深刻践行:既具哲学涵养理工医的理性深度,又有借学科交叉拓展哲学的时代维度,彰显了“以思想铸大学之魂”的高度。在人工智能时代,逻辑学科面临着“守”与“拓”的挑战——守护理性的基础,拓展智能时代的思想边界。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如逻辑中的“蕴含式”:以问题为前件,以洞见为后件,推导出学科的新可能。他预祝大会如“重言式”般,在共识中抵达深刻,在创新中走向恒常。
张明新致辞
杜国平致辞
杨海斌致辞
主旨报告阶段,湖北省逻辑学会荣誉会长、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陈道德教授主持,中国逻辑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邹崇理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哲学系刘虎教授发言。
邹崇理以“还原论、整体论和生成整体论对应的逻辑研究”为题作报告。他指出,还原论是科学发展的利器,促进了近现代科学的繁荣;整体论基于系统论思想,对复杂科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生成整体论更是当今人工智能创新的引擎,促进了“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三大流派的融合与互补。他考察了还原论、整体论、生成整体论对应的逻辑研究。他认为,对概念整体及其演化进行辩证逻辑思考,这是逻辑学研究范式受整体论方法启迪的变革尝试。
刘虎以“哲学逻辑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为题作报告。他首先指出:逻辑和理性源自同一个古希腊词逻各斯(logos),尽管两者在现代使用中有所不同,但它们本质上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面向。哲学逻辑是哲学和逻辑学的交叉学科,它自20世纪中期创立以来,其特征和形态就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最初的关系紧密到渐行渐远甚至相互隔绝。对于哲学逻辑的这种现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他剖析了面对哲学逻辑的正反态度的原因,指出哲学逻辑在应用领域的价值虽然较少体现出来,但哲学逻辑能够提供思维框架,推动了博弈论等领域的发展。
上海大学宁莉娜教授主持后两场主旨报告,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杜国平和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研究员刘禹良发言。
杜国平以“三段论序效应研究”为题作报告。三段论作为亚里士多德系统阐述的推理结构,经过中世纪逻辑学家的规范化与后续发展,其“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形式结构逐渐稳定。但序效应研究较少,基于汉语的推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杜老师设计了两组各32道题目,分正序与逆序,考虑语言、内容等因素,测试了1385名学生和AI大模型。测试结果启示,三段论存在序效应,可据此优化教材处理策略,有效提高逻辑思维效果,且其推理机制研究为AI思维模拟奠基。
刘禹良以“文档图像大模型及其在甲骨文考释中的应用”为题作报告。他认为,文档图像智能大模型能够成为古文字数字化研究的重要工具,为甲骨文考释乃至其他古代文献的智能化解读开辟了新的路径。近年来,文档图像智能大模型在图像理解与文本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为古文字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之一,长期存在大量字形残缺、语境零散及释读分歧等难题,传统方法依赖专家经验,效率有限。刘老师介绍了首个覆盖甲骨文专家破译全流程的辅助考释框架AlphaOracle。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辅助提升了释读的全面性,还显著缩短了专家审读时间,并在部分争议字例上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新见解。
与会学者专家就主旨报告内容进行了多轮研讨。他们聚焦人工智能时代逻辑理论与逻辑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趋势动向,围绕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评估、经典逻辑与哲学逻辑研究、逻辑学的跨学科应用、中国逻辑与名辩学思想研究、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逻辑教学与传播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开放且富有启发性的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大学等国内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段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