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9月7—12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率队先后赴山东、上海、浙江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就综合性交叉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人才评价和激励等体制机制建设开展调研。
作为国内基础学科研究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高校,复旦大学在文理融合、理技结合方面的生动实践,小交叉、大融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建设思路,以及校内兼聘管理考核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为调研组提供了启发;山东大学介绍了校级学科交叉平台的顶层设计,实践过程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等;在西湖大学,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对标国际的本科生书院通识培养模式,以及本硕博一体培养方式等。
在人才工作方面,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湖大学等瞄准国际顶尖人才,“以才引才、平台引才”,“一人一策”的定制化引才举措,以及开放兼容的人才岗位设计和考核激励措施,为调研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调研组着重考察了其在智库建设中的学科支撑体系、人才梯队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双方还就交叉学科团队绩效考核办法、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组参观学习了科技创新成果,了解了浙江省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对前沿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支持扶助,以及对人才引进与激励的保障措施。
调研期间,调研组顺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就进一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合作等进行了交流沟通。
此次调研,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近距离交流,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与实践经验。下一步,调研组将在北京、广东等地进一步调研,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为初步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实际的学科建设和人事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综合处、科研处,财务基建管理局有关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