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
值此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百年华诞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向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贺!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对于她的解读可以见仁见智,就我个人的学习体验而言,有四点值得分享:一是理性的精神,二是开放的胸怀,三是对新方法的自觉,四是对文献史料的新拓展。也因此,尽管她存在的时间不长,却为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树立了新的典范。其实,如果我们把清华国学研究院扩展为清华国学,那么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停办之后,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也是大师辈出,异彩纷呈,尤其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使清华国学的研究面向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
2009年,清华大学恢复成立国学研究院,秉持“中国主体,世界眼光”的宗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思维,推动中华国学的传承与发展,不但在赓续先辈精神谱系方面成果丰硕;而且在谱写国学研究新篇方面也深受学界服膺推重。
80年前,冯友兰先生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于极为艰苦的条件中撰写发表了“贞元六书”;而今,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势不可挡的伟大时刻,陈来教授撰写发表了“元亨六书”,尤其是其《仁学本体论》,透过冯友兰、张岱年上溯宋明理学,特别是朱熹、王夫之;又透过宋明理学,特别是朱熹、王夫之超越冯友兰、张岱年,把以理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的理论思维推到新高度,树立了“接着讲”的新典范。从“贞元六书”到“元亨六书”,正在构成清华大学国学研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加之有清华简的加持,从小学、文献学到哲学,清华大学再次成为体系完备的国学研究重镇。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亦以传承国学为志业,多年来感奋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影响,在经典阐释、人才培养、学术范式等方面多所借鉴。诚望今后与贵院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致力于增强文化自信之大业。
祝庆典圆满成功,祝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术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