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5个青年学术工作坊开营

2025-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王晓敏)8月22日,2025年度广东省社科联青年学术工作坊在广州正式开营,25支青年学术团队在此启航,共同书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青年篇章。

  聚集和培养优秀青年社科人才
  会上,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许德友宣读了《关于2025年度省社科联青年学术工作坊立项的通知》和《省社科联青年学术工作坊立项名单》。他提到,创建青年学术工作坊是省社科联着力推动社科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深度转型,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这一平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青年社科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重要基地,也是广东打造高水平青年社科人才队伍、推动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随后,省社科联党组领导为25位工作坊牵头人颁发了立项证书。在前期申报阶段,共吸引了500多支团队踊跃申报,经过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25个青年学术工作坊。
  “数字经济赋能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制路径研究”工作坊牵头人、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林峰感谢省社科联搭建青年学术工作坊平台,让青年学者能够共享研究成果、碰撞思想火花。他表示,工作坊将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工作坊牵头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亮表示,工作坊将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不同类型海洋牧场的运营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和政策支持路径,同时探索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方案,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学者力量。
  暨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黄晓燕认为,青年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是学术创新的生力军。她表示,暨南大学将以此次青年学术工作坊为新起点,持续完善平台体系、优化培育机制、强化使命引领,并真诚期待与省社科联、兄弟高校一道,携手打造青年学术交流的“广东品牌”,共同谱写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广东篇章。华南农业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唐家林则围绕强化科研平台、构建青年人才培育机制、优化特色学科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对青年学者的“托举计划”。
  在广东学术热土锻造“青年粤军”
  本次活动还邀请省内知名学术刊物主编,为青年学者搭建起学术成长的“灯塔”。《国际经贸探索》责任编辑周雯表示,《国际经贸探索》将继续为广东青年学者提供发表平台和通道,让更多原创成果见刊传播。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校(院)刊编辑部主任王升平认为,青年学术工作坊既是支持青年开展理论研究、促进学术交流的新平台,也是繁荣广东学术的重要抓手,而这正与学术期刊的使命高度契合。他表示,《岭南学刊》《公共治理研究》将与青年学术工作坊在举办学术活动、选题策划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青年学者搭建更加便捷的学术舞台。
  广州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袁红平围绕健全质量保障与激励机制,推动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为把青年工作坊打造为全国青年学者向往的学术舞台分享了建议。《南方智库专报》主编郑红军认为,青年学者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要紧扣国家战略和广东发展大局以及广东的优势学科特色来凝练选题,坚持深入调研和创新驱动,持续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李振武为25位青年学术工作坊牵头人介绍了论文写作、发表的方法,并希望借助青年学术工作坊,把更多原创性、前沿性研究成果推向学术前台,为广东学术繁荣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作总结讲话。他表示,哲学社会科学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经天纬地之学”,其根本价值在于经世致用。省社科联始终坚持围绕“百千万工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海洋经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任务,实实在在地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李宜航对青年学者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坚持开展“深扎一线”的田野调研,走出书斋、走进工厂车间、走进乡村海域,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二是要持续组织“交叉碰撞”的学术会议,打破学科壁垒,在思想交流中激发灵感,在融合中探寻新路。三是要努力产出“顶天立地”的学术成果,既要登得上高水平学术期刊,更要能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主战场克敌制胜的“实招”和“利器”。他希望以此次青年学术工作坊开营为新起点,凝聚广东社科领域“学术共同体”的合力,共同携手书写广东青年社科工作者勇担时代使命、贡献强国智慧的壮丽篇章。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讲话
  
颁发立项证书
 
开营仪式现场
【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