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邓小伟 安俐曈)7月17-19日,中韩易学学术会议暨易学圣地联盟揭牌仪式在山东曲阜举行。
此次会议收到论文100多篇,涉及中韩易学文本、文献与思想研究的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根源性、国际性、前沿性特征。来自中国、韩国的130多位易学研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围绕中韩易学交流互鉴的主题,探讨东亚易学的源与流,展望中韩易学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
深化中韩易学的交流互鉴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邢光在致辞中,追溯孔子曲阜研《易》赞《易》,开创易学的光辉历程,强调中国易学在东亚易学中的根源地位,认为本次会议对深入研讨中韩易学学理,提升中韩易学研究水平,打造中韩易学研究共同体,促进中韩易学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曲阜师范大学东亚易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教授林忠军在致辞中,梳理了易学的形成、传播历程,强调“中国易学是东亚易学的源头和主流”,肯定韩国易学特别是茶山易学在东亚易学形成过程中的突出贡献,鼓励东亚学者传承三圣易学,汲取圣贤智慧,造福人类文明。
韩国周易学会会长、韩国忠北大学教授元勇准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中韩学者共同探讨《周易》研究中的诸多课题,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易学交流与学术发展,“充分体现两国在易学领域的合作精神与研究深度”,而且有助于为遭受时代困厄的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灵感与智慧。
韩国学术文化财团理事长丁淳佑在致辞中阐述了茶山学的产生背景、为学方法、治学目的等,认为茶山易学在茶山学中发挥领头作用,中韩茶山易学合作研究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课题,为中韩易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谢金良认为,东亚易学是世界易学的主阵地,中国易学是东亚易学的根与魂,韩国易学是东亚易学的花与果,代表东亚易学传播、发展的主要成就。他指出,此次会议必将为深化中韩易学的交流互鉴,推动中韩易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震在致辞中提出,中韩易学学术会议在于构建文明交流的新型话语体系——以经典为桥梁,以诠释为媒介,在差异中寻求共识,相信中韩两国学者“和而不同”的学术实践,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在开幕式上,伏羲画卦、文王演《易》、孔子系《易》发生地的八家创会成员单位,联合成立了致力于弘扬易学的“易学圣地联盟”。谢金良与刘震共同揭牌。
整合易学资源
曲阜师范大学东亚易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易学圣地联盟主席刘彬在致辞中提出,天水、汤阴和曲阜是“古典易学”时期最为重要的三处圣地,因此而成立的“易学圣地联盟”,对整合三地易学资源,加强三地合作交流,推动以伏羲易、文王易和孔子易为主体的“古典易学”的建构,将产生积极意义。
易学圣地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天水市周易学会会长安志宏在致辞中表示,联盟的成立是“中国易学史上的一件盛事”,是对易学“合和”智慧的巧妙运用,有助于推动易学界的大团结、大发展。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钧林在致辞中,阐述了孔子晚年于洙泗书院砚台井赞《易》讲《易》,推动“古典易学”文本最终成立的过程,肯定了刘彬所提出的“古典易学”概念,认为它是“易学研究的新创举新成果,也是易学研究开辟的新方向新领域”,相信中韩易学学术会议、易学圣地联盟将在推动东亚易学发展与交流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据了解,此次会议以“中韩易学交流互鉴”为核心主题,设置主旨发言、分组讨论两大版块。其中,主旨发言分为两场,分组讨论包括两场十组。讨论内容涉及中韩易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中韩易学诠释理论与方法研究、中韩易学交流互鉴研究、中韩易学现代价值研究等。会上,中国与韩国的老中青三代学人齐聚一堂,共同讨论中韩易学的传承与创新。
此次会议由曲阜师范大学、韩国茶山学术文化财团、韩国周易学会主办,曲阜师范大学东亚易学研究中心、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等承办,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兆祥主持会议。
图: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