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周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哲思,沉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对中华民族及亚洲多国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周易》被誉为儒学“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就已经出现“文明”“天下文明”之词汇。“天下文明”出现于对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的阐释中,《易传·文言》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周易正义》曰:“‘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宋]朱熹 著,柯誉 整理:《周易正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乾卦以纯“阳”爻而设卦以“象”“天”,当龙出现在田间,意味着阳气开始上升,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天下开始走向繁荣昌盛的文明状态。西方哲学家亨廷顿也专门论述过“文明”,他认为“文明的观点是由18世纪法国思想家相对于‘野蛮状态’提出的。……文明和文化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美]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24—26页)《周易》的“文明”之词,虽然与近代“文明”概念存在差异,但其意蕴有契合点以及一致性。《周易》中“天下文明”,从字面上看,是指整个天下呈现文明的状态。《周易》的“天下文明”观蕴含着丰厚的思想文化底蕴和价值:
其一,蕴涵着对物质文明和诚实、公正、民生的价值追求。
《周易》重视物质文明的追求,正像《周易·系辞》曰:“富有之谓大业。”(刘大钧、林中军:《周易传文白话解》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102页。)《周易》还肯定了市场对物质生活的作用,正像《易传·系辞》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并且《噬嗑》之卦象、卦义引伸出市场交易的两个基本原则,正如朱熹曰:“日中为市,上明而下动,又借噬为市,嗑为合也。”蕴涵的其一原则:物质的交易,应该放在阳光下操作,交易双方都要不欺不诈、光明正大;蕴涵的其二原则:市场中人们的交易,既要根据双方意愿,也要符合等价原则。只有这样,交易才能顺利、持久。《周易》还提出“富以其邻”(《四书五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83页。),蕴涵了追求人类的“共同富裕””,追求财富的均衡,又例如益卦,《周易正义》曰:“《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既居上者能自损益下,则下民欢说,无复疆限。”([宋]朱熹 著,柯誉 整理:《周易本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页。)蕴涵了调节财富分配,努力实现财富的均衡。
其二,《周易》“文明”对厚德载物精神文明的追求。
《周易》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以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象传》)为核心,倡导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奋发图强,也强调以宽厚的德行包容万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周易》蕴含“中、正、仁、和”的价值观,重视人伦道德的提升,《周易》通过卦象引申出的爻辞、卦辞,多次引导人们行“中”“正”“仁”“和”会趋吉避凶,例如《易传·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从而使人类走向更美好,又《易传·彖·大同》曰:“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刘大钧、林中军:《周易传文白话解》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7页。)《周易》主张“厚德载物”“进德修业”是人立身、立命的基础。人们通过不断增进道德和修养功业,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其三,《周易》“文明”观展现了对制度文明的追求。
《周易》重视制度文明的建设,不仅重视德治,而且也重视法治,例如《周易》提出“明罚敕法”,蕴含统治者避免执法随意性,需要事先明确法律规定,向大众公布法律,根据犯人罪行轻重,对应不同刑罚措施。《周易》中孚卦提出“议狱缓死”,主张尽量减少冤狱和死刑。解卦提出“赦过宥罪”,对过失犯罪可免于处罚,对一些罪犯应从轻发落。《周易》还强调制度的不断革新。《易传·彖·贲》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大钧、林中军:《周易传文白话解》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12-13页。)“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制度文明需具备动态性与包容性。贲卦象征“文饰”,但并非虚华的外表,而是通过“文质彬彬”(形式与实质的统一)实现社会整合。制度的设计需因时、因地、因人而变,既要符合天道规律(如四时更替),也要适应人情需求(如民风习俗)。例如,《周易·革卦》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阐释了制度变革的合法性源于对天道的顺应与对人心的回应。《易传·彖·革》曰:“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刘大钧、林中军:《周易传文白话解》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24页。),说明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制度也要随之创新改革。
其四,《周易》“文明”观对宇宙整体和谐、世界和平的追求。
《周易》中,无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都是有阴爻“- -”与阳爻“—”组成,“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易传·系辞》),六十四卦模拟整个宇宙中天、地、人的变化、发展之道,正如《易传》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刘大钧、林中军:《周易传文白话解》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98页。)《易传·彖·乾》曰:“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刘大钧、林中军:《周易传文白话解》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1页。)宇宙万物“各正性命”,从而实现“保合太和”,由此《周易》启示人类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在世界各种关系中,维护世界和平,尽量避免战争,世界要在和平中发展。人类世界的美好在于各尽其力、和谐发展,人类在实践价值,达成和谐中不断发展。
其五,《周易》“文明”观对“生生”的不懈追求。
《周易》讲“生生”变化,《周易·系辞》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刘大钧、林中军:《周易传文白话解》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王夫之曰:“《易》兼常变。”([清]王夫之 著,谷继明 校注:《周易外传 校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孔颖达也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易传·彖·大有》曰:“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刘大钧、林中军:《周易传文白话解》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启示人们在变革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和理性,遵循客观规律,避免盲目冲动和过度追求功利,要择时、顺时、见机而作,“与时偕行”,抓住发展的机遇,促进创新与改革,从而实现可持续地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周易》“天下文明”观,展现着追求生活富足、道德高尚、社会秩序井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憧憬“万国咸宁”的宏伟理想。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