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 通讯员 王云强)3月29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新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脑科学研究支持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
脑科学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视角
“近年来,脑科学研究的突破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结合脑科学研究的新近成果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张连珍结合自己26年来坚持到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主题帮教活动的经历,强调为了进一步创新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要持续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科学研究、尤其是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当代”“孩子”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即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到中小学生的积极成长;要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心育教联体。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吴昊表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推动脑科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融合、助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融合路径,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要合力推动实践创新,在相互学习中相互启发,在共同研讨中共同提高;要协商构建合作机制,校家社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说,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历史悠久、是中国心理学的发祥地之一,心理学院积极回应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重大战略,大力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探索,依托新组建的南师脑科学与心理健康智能支持研究院,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基础研究、测评、师资培训、咨询与科普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202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宣言》发布
会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发布《202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宣言》,提出如下倡议:立足科学认知,加强普及教育,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监测干预向促进发展转变;推行积极教育,培育心理资本,助力学生拥抱幸福人生;加强教科研支撑,提升专业水准,领航心理健康教育前沿方向;秉持“五育融合”,夯实心理根基,激发学生健康向上内在成长动能;创新数智应用,打造智能精准服务,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新质效;规范辅导室建设,筑牢关键阵地,编织全链条学生心理健康关爱纽带;加强心育能级提升,依托全员培训,立体化构建全员育心的工作格局;坚持全域关注,完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提升心理健康检测指导的精准有效;强化协同联动,汇聚校家社合力,共筑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周红在会议总结中提出,本次研讨会主题新、研讨深、振人心,彰显了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气象,谋划了心理教育发展的新赛道,为探索和解决新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出了新贡献。
1、会议现场
2、与会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