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学者,今天我们济济一堂,怀念齐振海老师,回顾齐振海老师的工作,纪念齐振海老师诞辰100周年。作为齐振海老师的一名普通学生,在接到这个会议通知以后,我的内心是无法平静的。齐老师的音容笑貌,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他带领学生们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情形,不断地浮现在眼前。
回顾和追溯齐老师的学术研究历程,我认为齐老师理论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创新是他一以贯之的学术追求。他常说,理论研究贵在创新,理论工作者应该有自己的建树。他敢于坚持真理,这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他的理论自信。在跟随齐老师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我觉得他的理论创新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添柴加薪。众所周知,1978年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齐振海老师积极地参与了这场大讨论,他的《理想与实践》《人为什么犯错误》等著作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此外,齐老师还发表了一系列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学术论文,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为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推向深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二,为认识论增添了新论。在真理标准问题的带动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新概念、新提法、新范畴不断涌现,在这一时期齐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界定概念,确定其逻辑关系,出版了《认识论新论》,使认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新的认识论体系。
第三,率先探讨人的价值。人的价值问题曾是一个研究的禁区,随着这个禁区逐渐被打破,齐老师带领学生们对人的价值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探索,出版了《人的价值问题探索》一书,对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人格价值、人生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实现、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与人的社会进步等方面,给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析和回答。这本书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人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解答。
第四,创立中国式的管理哲学。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管理学理论涌进我国,齐振海老师敏锐地认识到,管理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介入。管理理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哲学化的趋势,原因是哲学和管理学存在着相似的前提和基础,这个前提和基础就是二者都追求普遍性。人们在创立管理理论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哲学倾向,借助一定的哲学概念、哲学方法、哲学思维,换句话说,管理理论离不开哲学。当时也出现了两种倾向的所谓“管理哲学”,一是没有脱离管理学的基本框架,把一些管理学的基本观点或者基本提法称作管理哲学。还有一种是生搬硬套,通过哲学概念剪裁管理素材。前一种由于同管理理论分不清界限而无法进入哲学;后一种把管理活动的有机性割裂开了,把管理理论弄得支离破碎。
齐老师带领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引,把管理活动作为一个特定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领域,揭示其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项职能的本质特征和其内在的相互联系,创立了中国式的管理哲学,克服了上述两种倾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方法论,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第五,探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20世纪中叶,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现代科技革命,现代科技革命对科学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根本性的变革。这场革命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将会在哪些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责任说明和解答的。
齐振海老师承担了“八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带领几名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项研究从理论上概括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不仅探讨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现代科技革命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影响,而且研究了现代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管理工作、教育改革、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也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对西方社会学家们、未来学家们的观点进行了评析。
从上面简要的叙述可以看到,齐振海老师总是以理论创新为使命,紧贴社会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探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齐老师的研究成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的成果,表现为完成项目和著书立说,创立新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是培养出了人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在跟随齐振海老师进行理论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得到锻炼和成长,不少人迅速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相比较而言,这后一个方面的成果或许更有价值。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