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能做和不能做什么

2025-02-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提要:AI和人类的结合将成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AI不能代替人类,而是与人类一起,拓展我们的潜力,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作为当下最热的科技创新成果,DeepSeek代表了人工智能(AI)的最新发展。它的“爆发”让人既兴奋,又有些许担忧。DeepSeek让我们再次切身体会到,AI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我们需要思考的是,DeepSeek能做和不能做什么,实质上也是回答AI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AI能做什么?AI擅长处理大量数据。就像是一台高效的计算机器,AI可以迅速分析几百万个数据点,找到其中的模式,给出准确的预测。想象我有一堆堆杂乱无章的文件,AI可以像一个超能图书管理员,迅速把它们分类整理好。AI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是人类无法比拟的。

  AI的强项是高效的模式识别。图像识别技术让AI能够在千百万张照片中快速找到指定的物体。训练一个AI识别猫的照片,给它看成千上万张不同种类的猫照片后,它就能准确地识别任何一张猫的图片。它还能辨别声音,像是语音助手在我的手机里,听到我说“打开灯”,它能准确反应,虽然它并没有“理解”我说的每个字,但它能根据模式做出反应。

  AI擅长重复性任务,它不感到疲倦,也不厌烦。我给它设定规则,它就能不停地按程序走,不会犯错。这就是AI的强项——精准和高效,尤其在那些你不需要“思考”的任务中。

  最神奇的一点是,AI在语言处理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可以理解文本内容,生成流畅的语言,甚至能进行复杂的对话。比如,我和AI聊哲学时,甚至我问它复杂的哲学问题,它会从训练中学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回答。AI就像一个知识库,它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内容,进行组合,给出回答。

  AI不能做什么?首先,情感和创造力是AI的短板。它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情感、直觉或主观意识。AI不会感到快乐、悲伤或焦虑,它只是通过算法进行计算和预测,背后没有真正的情感。我可能会在与它对话时,感受到一种“人工”的冷漠,它能分析我的问题并做出回答,但却不可能“理解”我内心感受。它无法创造出像艺术家或作家那样具有深层情感的作品。虽然AI可以生成诗歌、画画,甚至作曲,但这些创作背后的“灵魂”和人类的情感体验是缺失的。

  其次,AI缺乏常识和情境理解。它通过训练从数据中学习,但并没有生活经验或常识。例如,我问它一个问题,如果它的答案涉及常识性理解,它可能会给出一个机械化的回答,但如果问题涉及复杂的文化背景或隐喻,AI的理解就会变得浅薄。它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生活经验来判断某件事的好坏、对错,或者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AI还不能进行复杂的道德判断。它无法理解何为“正义”或“良知”。它处理的只是数字、符号和模式。它不会思考伦理问题,不会对善恶进行主观的权衡。所以,面对一些需要道德和价值判断的复杂问题时,AI的回答可能会让人感到冰冷、机械,缺乏情感共鸣。

  如何将人的优势和AI的优势结合起来?既然AI有它擅长的领域,也有它的短板,那么人类和AI该如何协作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互补。首先,AI的优势在于高效、精准的计算和分析,而人类的优势则在于情感、创造力和复杂的判断力。人类可以把AI看作一个强大的助手,它能在我需要快速分析数据时,帮助我梳理思路,提供决策依据。

  人类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思维,这使得艺术家、作家、科学家能够进行跨越式的创新。AI则能提供帮助,比如通过数据分析、生成算法为创作者提供灵感或自动化的辅助工具。

  人类的道德判断力是AI无法复制的。人类能够在面对复杂、矛盾的情况时做出权衡,考虑社会、文化、情感等多个因素,而这些是AI永远无法代替的。我们依赖AI来帮助我们在繁重的工作中解放自己,但最终,我们依然需要自己做出具有道德和情感的决策。

  未来,AI和人类的结合将成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人类将不再是单纯的“操作者”,而是与AI并肩工作,发挥各自的优势。AI能够承担大量枯燥的工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模式识别,而人类则提供情感、创造力和道德判断。这种协作能够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因此,AI不能代替人类,而是与人类一起,拓展我们的潜力,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学会与AI共舞,而不是将它视为威胁。在未来,人类和AI的合作将成为前所未有的力量,开启更加智能化的时代。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