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古典哲学与智慧关心人的生命,从实践层面观照人与社会。中国古典学凝结着数千年来中国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蕴含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把脉时代,面向未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现代知识体系既需要在古典中寻找到当下所需的思想要素,又需要古典与现代的视域,中国社会科学网特推出专栏,探讨中国古典学的建构。
从学科发展建设的方向看,亟需建立中国古典学。近现代中国的学科体制源于西方。不可否认,这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带来了开放的视野,全新的面貌,对其现代转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中国古典知识体系是一个整体,源自于西方的近代学科分类,人为地割裂了这一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加之现代学科研究的范式也源自西方,所以建立在近现代学科分类基础上的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在用西化的思维方式观照、理解、评价中国古代的知识,以及蕴含于这一知识体系中的价值关怀。这样一套被分解、被西化的中国古典知识体系很难支撑起前述提及的时代面临的重任。因此有必要从学科发展的高度,深化、完善中国古典学,以建立一个能够整体呈现中国古典知识体系的新学科。 【阅读原文】
中国古典哲学与智慧关心人的生命,是以德性的方面为入手。这种对人的生命的关心,并不是一种知识的问题,而是个实践的问题。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并不是说,我能把这些关于“仁爱”的知识都背熟,然后在考卷上把它完美地答出来,就可以成为志士、仁人了。中国古典文化与智慧对此不作这样的肯定!能够在考卷上面完美答出“仁”的含义,并不一定是个德性良善的好人;只有当一个人在其内心和外在生活中能够一以贯之地实践、体现出仁爱,即能够展现出仁爱的“诚于中”而“形于外”,他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以,“仁”与“不仁”不能只是一个知识的问题,而应该是一个身心实践的工夫问题。这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特点,也是其贡献于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
我们应看到,中国古典传统的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尊重”,提高全民素质,而其表现形式则要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而改变,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阅读原文】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古典学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音韵、训诂、考据等方法,对典籍进行探讨,返本开新,彰显时代价值。中国古典学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根基。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根基地位越发突显,中国古典学建设的重要性也越发突出。2024年11月6日至8日,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举行,这为中国古典学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机遇。由此,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新形势下进行了中国古典学建构的尝试。 【阅读原文】
在西方的学术体系中,古典学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明确的研究范围和内涵,即通过系统地学习古希腊罗马的语言文化,培养古代的文化修养,塑造古典的文化人格和精神气质。就它的意义和价值而言,却是以回到古希腊罗马的人本主义传统,与中世纪以来的神本主义决裂,具有了启蒙主义特征。因此,就西方古典学而言,在古今维度之下,以古释今、借古喻今是它的重要使命。
上世纪二十年代,伴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而展开的有关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等的讨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当以何种方式书写和诠释自己的思想文化;中西古今维度下中国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该如何定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下的文、史、哲、艺等分科体系是否切割了中国原有分疏而一贯的思想体系等重要问题的思考。就此而论,中国古典学的提出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体系在中西维度下该如何命名、如何书写的反思,体现出立足自我,由正名而正实,返本开新,呈现中国古典学术全貌的自觉。这是学理上的必要性,也是中国学术主体精神的豁显。 【阅读原文】
经学自汉代设五经博士,及后建立科举考试制度,经学一直是传统士人的知识基础。近代教育改制,分设学科专业,取消经学,但各专业与各领域仍不时回顾思索与经学的关系,比如文学与经学、哲学与经学、史学与经学、子学与经学、国学与经学、文献学与经学、语言学与经学、阐释学与经学等,说明经学始终为人所关注。近年中国古典学设立学科,以古代经典为核心,其所谓经典除了古代的文学、史学、子学,将经学也列入其体系中。虽然中国古典学学科与传统经学研究面对的是相同的文献,但二者教育目标与宗旨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有必要略述其中异同。
经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让不同学科皆有可讨论的空间,不表示经学从交叉学科的方式即能恢复整体面貌,因为交叉学科是从不同的专业学科来共同商议建立可一起探讨的交集点。这样只是透过不同方式拆解经学,并不是以经学为一个整体的想法来理解经学。所以,除了不同学科的讨论与交叉学科方式的研究,让一部分研究恢复在传统中本来就是整体的方式来研究经学,亦有其必要。比如《汉书?艺文志》将五经与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结合,盖学者读其书,学仁、义、礼、智、信,以畜德也。可以看到经学培养人的目的在于畜德。 【阅读原文】
中国古典学是近年来学科专业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就“古典”的范畴而言,学界目前有“先秦”“先秦秦汉”“先秦两汉”“整个古代”等多种提法;它不仅包括汉文典籍,亦包括少数民族典籍,还包括传世文献,亦包括出土文献等,不一而足。就研究取向而言,有语文学、文献学、跨学科、综合性、文化传承、文明互鉴等多种。笔者认为,对古典、特别是对具有文化元典性质的先秦诸子的阐释史和现代诠释也应该成为中国古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正如黄德宽先生所说:“先秦元典文献的传承传播以及历代整理研究和阐释成果,体现了先秦元典性文献对中华历史文明传承、演进的深远影响,也应作为中国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孟子》的阐释史可知,在中国,每个时代的思想、学术、文化的创造性发展,都有古典的参与。古典为时代提供所需的思想要素,亦在历代的阐释中获得发展,获得永恒的生命力。古典不是静止的经典,而是流动的思想河流。所以,古典学的研究对象不止古典本身,古典的阐释史、发展史亦是古典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古典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也不只是关注过去的古典和古典的过去,而在于古典与当下的链接。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