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一个夜晚,我和一位前辈交流近期的一些阅读和写作情况。他作为一名资深学者,其学术的纯粹性和思想的批判性都令我钦佩。我向他讲述了自己的迷茫,因为近期我对所做的学术的价值和哲学的意义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工作十多年的我从一个曾经一往无前的热血青年变成了经常会深深迷茫甚至颓丧的人。对话中,这位前辈对我说,他从来没有过这种对学术和思想的价值产生怀疑的迷茫。这一下子击中了我,令我震动。
作为一名女性哲学工作者,中年阶段最迷茫和困惑的不仅仅伴随着初入职场就要开始初为人母,承担起家庭和母职等占据太多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虽然它们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的问题,但更严重的是在科研道路上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意义的思考。这是一种从下意识到自觉地尝试以一种思考和学术的方式不断认识世界,以及不断将自己打碎重塑的问题。学术和人生,二者不只是并行,而是相互交织缠绕着。学术人,尤其是人文艺术研究者首先是要解决自己对于历史和社会的困惑,这种初心将给自己的学术研究带来源源不断的坚守力量和不断探索创新的内驱力。如此,生命的热情和学术的激情就融合在了一起。我一直认为,学术是有着研究者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灵气的。
哲学,或思想,在我们现时代能做什么?它们对我自己到底能提供什么?这是我一直思考着的问题。我觉得它是一个很紧要的问题。在一个科学至上、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全球氛围里,在哲学首先需要在科学面前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和有用性的时代,它还能做什么?还能怎么做?有一次,我看到浙江一个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类似“艺术下乡”的创作,在我看来,那些艺术并不那么严肃或者高大上,或者说,我很怀疑,它们是不是能起到很好的审美艺术教育作用;或者说,我们的乡亲们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些艺术作品呢?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些乡亲们非常喜欢这些作品。这也坚定了我对人文艺术在我们当下时代的信心,相信人文艺术研究也是能直接有效地影响当下社会的。
其实,只要略微地走近现实生活,而不是仅仅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我们的人文艺术就会得到很多的灵感。在日常出门的时候,我很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从他们那里很容易得到社会各阶层对于各种问题的看法。从日常生活世界里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问题出发,人文艺术研究就有许多鲜活的灵感和真实的问题。得益于此,我论文的立意和写作多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世界中实际面临的问题出发的。比如近年,我常听到人们抱怨工作很“卷”,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们也经常有下班很晚、周末加班的现象,这些包括我自己也无法回避。这些现象触发了我关于工作、生活和人生之间关系的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工作?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劳动?过怎样的人生?这一问题的思考就促使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近期我发表了论文《未来的“劳动”与存在的“诗意”——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劳动”观念的当代审视》,在文里我认为要把我们当下的生产劳动和生存活动都放置入日常生活世界中,让它们得到个体性的、直观的描述和显现,我们期待的是一种既能关注社会整体的劳动状态和意识状态,又能指向个体的生存境遇的自由劳动。我的研究方向是西方哲学和美学,主要是海德格尔、现象学和中西哲学美学的比较研究,它们看起来似乎不如直接去研究社会的热点和现实的问题,实际上,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美学等主题包含着对现实的思考。
当我们对社会和世界的各种现象保持追问的精神,对它们采取一种面对、接受或质疑的态度时,它们就都能随时成为我们思考的灵感来源。我的写作和思考主题通常是现代人和当下人们的现实生存状态,如人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烦恼、超越、自由与诗意等。海德格尔曾经说过,“每一个哲学家都要找到一个能引导自己一生的哲学问题”,而引导我的问题就是身边和周围鲜活的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境况。
书籍、思想、友谊和现实的活生生的生活,它们都是我学习和思考的最好土壤和根基,也是我勇气和信心的来源。正因为有了它们,我才能有学术的灵感、创造的热情和不断更新自我的自觉意识。虽然在学术研究中免不了时时迷茫,但我愿称之为一种清醒的迷茫,一种自觉的迷茫,一种想要热情拥抱的迷茫。这种迷茫也是思想的表现。卢梭被称为“自然之子”“浪漫之魂”,但最打动我的是他那颗赤子之心。我还记得阅读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也是在一个深夜,他那种对自我的坦诚和对自然的热爱令我震撼,在城市太久或过于埋头于书本,我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阅读卢梭的作品就好像是一种弥补和提醒,让我能够从书本和理论中转身到现实的人和世界中。读尼采,从他犀利甚至悲观的语言可以看到他对这个世界深沉的爱。尼采在《人啊!注意听!》中说:“我从深深的梦中觉醒:——世界深沉,比白昼想象的更深。世界的痛苦很深——快乐——比内心忧伤更深:痛苦说:消逝吧!可是一切快乐要求永恒——要求深深、深深的永恒!”卢梭和尼采等哲学家开创出来的那一条将人性、生命力和日常生活世界作为思想起点的现代哲学道路深深地触动着我。卢梭和尼采的思想不断震撼并促使我不断思想并重新开始,保持着对现实的人与生活的思考。
面对日常和生活,做有生命力的学问;面对迷茫,阅读经典,从书籍中获得精神的力量和启发,使我自己能在思想中不断重新开始,融入生命和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是我向往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