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时代之思

——纪念俞吾金教授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俞吾金全集》发布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2024-1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11月2—3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哲学与时代之思”——纪念俞吾金教授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俞吾金全集》发布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深入探讨俞吾金教授的学术研究道路

  俞吾金教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中的出类拔萃者;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外国哲学、中国哲学文化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在复旦哲学学术传统的塑造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作出了较为卓越的贡献。2014年,俞吾金教授因病去世。

  在俞吾金教授逝世十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俞吾金教授的学术研究道路,推进对其学术成果的阐发和传承,并进一步探索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新路径,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缅怀俞吾金教授的学者风范,弘扬其学术精神,探讨其所开创的学术道路。

  俞吾金教授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学院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俞吾金教授勤奋耕耘,生前出版了《意识形态论》《从康德到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等30部著作(包括合著);发表了400余篇学术论文,共计650余万字;主编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等一系列期刊与丛书。在三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俞吾金教授对思想领域的传统束缚和社会生活的片面性做了系统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在宽广的理论视野下,为树立现代思维方式和社会价值观贡献了一系列富有洞见的学说和观点。

  本次会议的主题聚焦于俞吾金教授的学术道路、学术研究、哲学贡献及其时代意义。与会者从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路径与新方法、现当代西方哲学的重构与解释、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等多个维度,以及对俞吾金教授提出的实践诠释学、现代性现象学、马克思经济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等具体理论上对俞吾金教授的学术遗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研讨。同时,与会学者也就如何更透彻地阐发俞吾金教授的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如何在新的时代和学术条件下更好地传承俞吾金教授等一代中国哲学学者所开创的学术传统,如何结合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切实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创新展开了重点讨论。

  与会领导共同为《俞吾金全集》揭幕,研讨会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主持。

  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发展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在致辞中对俞吾金教授的学术成就和其对哲学学院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表示敬意。他表示,俞吾授以学术为基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关爱学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纪念俞吾金就是纪念他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殚精竭虑的奉献精神,这也是推动复旦大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晓明介绍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学术传统及特色,强调了俞吾金对学院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并表达了对俞吾金的深切怀念。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双利教授在致辞中谈到,俞吾金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发展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哲学相对边缘化的时期,他带领全系师生实现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突破。

  《俞吾金全集》发布会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副总编辑饶涛在致辞中谈到,俞吾金教授著作等身,所提出的众多学术观点与思想主张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当代学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全集》主编汪行福教授回顾了俞吾金教授的学术生涯和对哲学教育的贡献,介绍了全集的编纂理念、结构内容以及研究价值和意义,强调《全集》不仅是俞吾金先生一生思想成果的完整记录,也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思想传承的宝贵资料。

  会上,陈志敏、饶涛、吴晓明、张双利、汪行福、吴猛教授共同完成为新书揭幕。

  在学术研讨会环节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俞吾金教授的学术贡献和中国的哲学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哲学与时代之思”——纪念俞吾金教授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俞吾金全集》发布会现场之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哲学与时代之思”——纪念俞吾金教授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俞吾金全集》发布会现场之二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与会领导共同为《俞吾金全集》揭幕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晓明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双利教授致辞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参加“哲学与时代之思”——纪念俞吾金教授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俞吾金全集》发布会嘉宾合影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俞吾金全集》封面 本网记者 陈炼/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