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秀伟)11月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的“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致开幕辞,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宇文利教授主持开幕式。
仰海峰指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致力于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一是让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二是在文化上树立自信,实现自立。这两件事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坚实基础。
仰海峰致辞
丰子义在致辞中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需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讲清楚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二是加强现代化的比较研究,三是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四是着手解决新时代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
丰子义致辞
在第一阶段大会发言中,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志民教授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和重大贡献”为题,从改革开放历程中党的十八大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展开论述。他通过对比这两个阶段在改革的总体战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制度建设以及总体情况这四个方面的异同,总结概括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从时代潮头和理论源头的双重视角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解读。他强调必须一手抓时代潮头,一手抓理论源头。不可孤立地看待新时代的发展,而应深入探寻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这两大理论源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以“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总体性命题”为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并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阶段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总体性命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王怀超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题,深入解析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突出意义。他强调,改革开放要“搞得更充分”,可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相信并依靠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的途径来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袁吉富教授,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关于新质生产力所面临的两大迫切任务。他认为,第一项是需要拓展深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基本原理的内涵,第二项是需要把握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贡献。这两项任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贵清教授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并指出这一改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结合生态文明方面的研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领域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从制度框架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其次,在生态文明理论上,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探索生态文明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成为重大课题,同时,其他相关概念也亟需明确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沈湘平教授以“以历史耐心继续推进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为题,阐述了历史耐心的内涵、必要性、优势及其在推进改革中的重点。他认为,历史耐心基于对规律的把握和主体的自信,对于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完成内部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至关重要。
第二阶段大会发言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助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张梧主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面临着四对关键关系的度量把握。他认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明确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把握中国政治优势,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同时要警惕脱离群众的风险。
北京大学哲学系杨学功教授以“对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之关系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深入探讨。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道路的途径。改革开放贯穿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全过程,是其成功的根本保障。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教授指出,改革是为了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为发展进步提供制度和动力保障的破旧立新、守正创新的活动。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聂志红副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裴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亚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彪、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封世蓝等也分别围绕“如何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等主题发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界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所蕴含的学理与哲理。
最后,丰子义作大会总结发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
与会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