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综述

——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

2024-06-26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4年6月8-9日,第五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承办。
 
大会开幕式 图
  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于俊清,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志强,哲学学院院长董尚文,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吴天岳分别致辞。华中大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斌主持。
杨海斌
  于俊清介绍了华科大及哲学学院的优势特色,他表示,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具有着“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独特作用,期待与会专家借此次论坛充分交流思想,产出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推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于俊清
  李志强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建设的主要情况:目前已经建有涵盖7个学科门类的13个人文社科院系,初步形成了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的文科发展模式。他具体阐述了本次论坛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李志强
  董尚文阐述了阿奎那哲学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合理性等特点之于我们当今时代发展的意义:阿奎那哲学的开放性使得它保持了一种现代路线,进而能够和现代的思想融合,有了新托马斯主义流派;因为它包容,所以它能够成为古典哲学的一个蓄水池;阿奎那哲学的创新性体现在它把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基督宗教信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神学体系;阿奎那倡导理性,能够把理性和信仰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对于AI时代我们怎样把理性发挥得更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董尚文
  吴天岳以“阿奎那800年:历史语境中的托马斯主义”为题,概略介绍了2024年阿奎那纪念学术活动,并具体梳理了阿奎那的生平与著作、阿奎那思想引起的争议、阿奎那封圣、14世纪经院哲学的分裂、15世纪托马斯主义的发展、托马斯主义的衰落、教会分裂时代的《神学大全》、新托马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20世纪多元托马斯主义等问题,向与会专家全景展示了托马斯主义的丰富多样面貌和阿奎那思想被接受的历程。

吴天岳
  随后,武汉大学二级教授段德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赵敦华,台湾辅仁大学前校长、哲学系讲座教授黎建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四位资深专家作大会作主旨报告。段德智的报告题目为“试论作为存在主义先驱的托马斯——对《论存在者与本质》的一个解读”。以《论存在者与本质》这一托马斯•阿奎那的重要著作为依据,段德智系统地揭示了托马斯作为存在主义先驱的地位。他依次围绕着“存在者”“本质”“复合实体”“单纯实体”这四个问题展开论述。
  段德智认为,托马斯“存在者”学说的革命性首先体现在它挑战了巴门尼德—柏拉图的“存在者”模式,托马斯对“存在者”进行了重新规定,主张 “存在者”所意指的并不是“命题的真实性”,而是实际存在的“具体事物”。而托马斯对“本质”的理解与西方哲学史上的本质主义者大相异趣。托马斯的 “本质”具有“实存性”)是以言说“实际存在”个体事物的“存在者”的方式产生出来的,而非以言说作为抽象概念的“存在者”的方式产生出来的,对于实际存在的个体存在者具有本源性和内在性,是其“只有藉着它并且在它之中才具有存在”的东西。
  基于对托马斯“存在者”与“本质”的“普遍意义”阐述,段德智论述了托马斯的“复合实体”学说和“特殊实体”学说,尤其详尽地阐述了托马斯的“单纯实体”学说。段德智强调,托马斯的“单纯实体”学说是其整个存在学说中最具创造性的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托马斯不仅将“复合实体”说成是“这一个”,而且还把包括作为“第一单纯实体”在内的所有“单纯实体”都宣布为“这一个”,从根本上消除了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所内蕴的“这一个”与“其所是”的矛盾,从而为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此在”学说的提出扫除了障碍。另一方面,托马斯在西方存在学说史上破天荒地以上帝的名义把“第一单纯实体”宣布为所有存在者的“第一存在”和“第一因”,从而不仅从根本上革新了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构建了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学”或“存在者整体”的“科学”,也为后期海德格尔的“存在者”在“天地神人”“四方域” 存在的“在世论”或“诗化本体论”做了铺垫。由此看来,托马斯不仅在西方存在学说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也是现代存在主义的先驱。
段德智教授
  赵敦华的报告题目为“阿奎那是重生论者吗?” 赵敦华通过对“身体复活”(insurrection)、“重生”(reincarnation)等术语的使用和争议进行分析,指出阿奎那是在批判意义上使用“灵魂转世”等术语的。关于阿奎那的重生论,赵敦华认为,人是灵魂和身体组成的复合实体,人死后这个复合实体不再存在,但人的理智作为单独实体依然存在,人的理智作为人的存在活动是一个人格(persona),具有记忆和意志;在最后审判前,一个个体灵魂或享受至福,或在炼狱净化,或在地狱得到永恒惩罚;由于上帝之爱恩典,经历了净化的个体灵魂,必将在重生的生活中朝向永恒的生命不断进步,直至达到至福。最后,赵敦华强调,阿奎那的重生学说是系统的,论证是错综复杂的,贯穿于《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他没有在肯定意义上使用“重生”这一词汇。
  
赵敦华教授
  黎建球的报告题目为“多玛斯(托马斯)的灵性发展”。黎建球认为,虽然很多人以为多玛斯是主知主义者,但从灵性发展的内涵来看,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黎教授首先指出多玛斯的灵性发展以灵魂为主体,灵性为功能。虽然多玛斯以为灵魂是天主创造的,但天主在创造的时候,也使用了自然律,因此人的灵性的发展,不但拥有生魂、觉魂,也有灵魂本身的功能。其次,多玛斯在灵性的功能上继承并超越于亚里士多德,他在生魂与觉魂上类似于亚里士多德,而在灵魂的发展上却超出了亚里士多德。黎教授分别论述了多玛斯对生魂与觉魂的独特发展,并指出,多玛斯在灵魂中特别强调理性的功能。虽然后来新多玛斯主义对这一点有所修正,但仍然以理性为灵魂的基本功能,这也是多玛斯会被误认为是主知主义者的原因。
  黎教授认为,对于多玛斯来说,灵魂不但拥有理性的功能、也拥有意志与情感的功能,这三者发展为灵魂的向往以及存有的意义。因此,今天论及多玛斯灵性发展的时,不但要强调理性的理解,同时也不能忽视意志与情感的协调,如此才能够建构一个适当的灵性发展的系统。
 
黎建球教授 图
  李秋零的报告题目为“基督教哲学的特殊贡献”。他首先对“基督教哲学”这个概念进行了辨析,哲学思维是强调理性或知识,而基督教则是信仰,两种思想的相遇,激荡出了“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哲学以其对本原、上帝、逻各斯等哲学主题的探索,继承了古希腊哲学传统。同时,基督教信仰也为哲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视角,使得基督教哲学绝不仅仅是古希腊罗马哲学的一个宗教版,而是以独特的方式为哲学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哲学与信仰相遇的结果之一就是“一元论思维的彻底贯彻”。李秋零认为,一元论思维是古希腊哲学孜孜以求却始终无法贯彻到底的目标。然而,古希腊哲学对惟一本原的追求无疑与基督教的一神论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基督教哲学从一开始就由俄里根等人提出了“从无中创造”(creatio ex nihilo)的学说,坚持即便是没有质的质料也是上帝的造物,从而真正地把一元论思维贯彻到底。基督教哲学彻底的一元论思维既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一个形而上学前提,同时也为形而上学的体系化思维奠定了基础。基督教哲学坚持一元论思维,集真善美于独一的上帝,由此引出的神正论问题也为后世思想家提供了恒久讨论的话题。
  最后,李秋零强调,基督教哲学的特殊贡献远不止以上两点,如个体性原则、自然法学说、爱的学说、历史哲学等等都可以归功于基督教与哲学的相遇,可以说基督教哲学对西方思想文化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入影响。
 
李秋零教授 图
  大会主旨报告为诠释本次会议主题奠定了基调,随后大会进入2个平行论坛分组讨论阶段。第一平行论坛分7个时段,以托马斯•阿奎那哲学本身为研讨中心,21位学者聚焦阿奎那的超越哲学、阿奎那和形而上学、阿奎那和人学-认识论、阿奎那的实践哲学以及中世纪哲学的后世接受等主题展开分享与交锋。
  在第二平行论坛上, 20位学者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讨论了古希腊-教父哲学传统、阿拉伯哲学、中世纪的希腊和犹太教传统、经院哲学及其历史回响以及中世纪哲学的后世接受等诸多议题。
  大会还设有研究生专场,报告分两个会场进行。来自海内外1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6位研究生就阿奎那、波埃修、奥古斯丁、路德等思想家的思想,分享了自己研究中世纪哲学的心得和最新学术成果。
  闭幕式上,归伶昌作总结发言:为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聆听了四位资深教授所作的有关托马斯哲学和中世纪哲学的精彩讲演之后,与会学者们从阿奎那哲学的系统性角度,和中世纪哲学的历史性角度,对中世纪哲学的不同领域和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让我们享受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他对参与研究生会场发言和点评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和鼓励。
  最后,吴天岳代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对所有支持本次会议的老师和同学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宣布下届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将由黑龙江大学承办。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25-1274)是中世纪哲学集大成者,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本次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聚焦于托马斯哲学的理论源流、学术贡献和后学脉络,深入探讨了托马斯哲学的历史成就及当代发展,广泛探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世纪哲学的基本学理。论坛上,还探讨了包含但不限于教父哲学、犹太哲学、阿拉伯哲学、拜占庭哲学、各时期经院哲学及其与近现代哲学的互动等课题。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和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圣大等近三十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中青年学者以及优秀研究生70余人与会。
  
参会代表合照留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