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柏拉图的《蒂迈欧篇》在古希腊哲学史和欧洲科学史上都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就前者而言,正是在这篇对话作品中,柏拉图开始具体地处理“物理”问题,它承上启下,既吸纳了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成果,也开启了亚里士多德的更为体系化的物理学研究。就后者而言,它提出的宇宙数学模型的思想,构成了现代科学革命的一个直接的思想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23年度古希腊哲学系列讲座中宋继杰教授主讲的“匠神、匠艺与目的论的宇宙——柏拉图《蒂迈欧篇》的神学维度”对柏拉图《蒂迈欧篇》进行了深入探讨。它触及到目的论宇宙论模式和机械论宇宙论模式的关系问题,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广泛运用的技艺类比论证问题,“匠神”的字面解释和隐喻解释的理论论争,以及古今对比视域之中的自然与自由的根本差异问题,等等。中国社会科学网特推出圆桌对谈,围绕上述问题作深入讨论,以推进学界对《蒂迈欧篇》的理论价值和理论内涵的把握。
对谈嘉宾:
宋继杰,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长聘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刘未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编审
聂敏里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是柏拉图之前的早期宇宙论模式。早期希腊人把宇宙称之为kosmos,它的核心意义是“秩序”。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提供了很多宇宙论模式,诸如系谱学模式、机械力学模式(漂浮模式、旋涡模式和建筑学模式)、生物学模式(物活论、泛灵论)、医学(胚胎学)模式和以城邦政治为模型的政治学模式。我们把这些模式的基本特征称之为“非目的论”或“机械论”的,这种模式在原子论(德谟克利特)以及后来的伊壁鸠鲁那里达到了顶峰。这种宇宙观有两条重要的原则是“相似者相吸”和“随机碰撞”。后来,柏拉图也吸收了这种思想。
目的论模式可以追溯到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用“爱”与“憎”来解释宇宙,它们负责“四根”的聚集和分散。“爱”被反复地描述为一种技艺的实践者。恩培多克勒的陈述特点是总将自然现象与人工制品的生产或运作进行比较,开创了创造论者关于神之技艺的解释的悠久历史,所以它作为一种雏形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再看巴门尼德。他提到“宇宙圈环中间的女神”,“她掌管着万物:因为她统治着可恶的出生和交配”,这些说法暗示了一个施行组织安排的神。
以此为背景,我们再看柏拉图,他的目的论的宇宙论主要集中在《蒂迈欧篇》。柏拉图试图解释宇宙如何为了一个目的而被匠神所建构,并使它尽可能好。它包含“理性(nous)”和“必然性”两个原则,理性“说服”必然性。必然性被他称为“辅因”,就是机械论所使用的一些原则,主要指的是理性得以运作的物质条件。匠神不能干预必然性,但它能够通过理性的作用,为了总体的善而和谐共生。理性能够协调必然性从而辅助其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必然性也对理性的运作构成限制,因而使得匠神达不到祂所能预想的、永不可及的完满性。这个架构也是为了解释恶的存在,必然性就是针对恶的存在所设置的一个解释原则。 【*原文阅读*】
宋老师本次讲的内容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技艺模型(craft/technē model),另一个是目的论。这两者紧密相关,正是理解《蒂迈欧篇》中宇宙目的论的核心。宋老师讲座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这个来谈的,而我们还要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探讨和思考。
实际上,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也有一些人可以称作目的论者(如阿那克萨戈拉、恩培多克勒和巴门尼德等,宋老师前面也已经提及);同时,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在解释宇宙秩序的形成时,也会借助创造、建造这样的技艺来描述(这可以参考我翻译的赛得利的《古希腊哲人论神》第一章“创造型二元论”)。但在柏拉图这里,技艺模型与目的论的结合方式却似乎前所未有,他认为他所做出的这一推进,才能真正解释“善”如何能够作为宇宙中万事万物如此结构的原因(也就是完成《斐多篇》中苏格拉底批评阿那克萨戈拉未能完成的事业),即,善不只是作为宇宙总体有序的原因,而且是作为每个事物如此结构的目的。 【*原文阅读*】
对于宋继杰老师的讲座,我主要想谈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宋老师关于“匠神、匠艺与目的论的宇宙论——柏拉图《蒂迈欧篇》神学维度”的报告体现了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可以说是“入乎其内,超乎其外”,这是做思想史、做哲学史的很高境界。“入乎其内”是说,对古代哲学的研究要首先进入到古代哲学家文本的内部,是基于古代哲学家文本的对其哲学思想的审视,这样,能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宋老师不仅对柏拉图《蒂迈欧篇》作了深入解读,而且将其置于柏拉图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内在关联之中,并进一步置于整个古希腊哲学内在逻辑的脉络之中,从而做到对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内在学理通透和全面的把握。“超乎其外”是说,在古代哲学研究中又需要从古代哲学家的文本中跳出来,能够基于思想史的整体、基于我们今天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对研究对象进行批判性的审视。这样,我们的研究就具有了思想的高度和现实关怀,能够彰显对古代哲学家思想研究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如果进去了出不来,研究就只是一种“注经”式的,不仅对于思想本身没有什么帮助,而且也抓不住古代哲学家思想的关键。就这一点而言,宋老师能够从古今思想的对比立场出发,基于从基督教发轫的现代立场对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的目的论的宇宙论图景进行审视,指出它内在的自然主义的局限性,这体现了宋老师学术研究中高度的现实关怀。 【*原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