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学期因为课多,我一直没有写出《孟子通释》的读后感。但是,大一新生请我做孟子的讲座,我看到组织者购买了一批《孟子通释》,拿来奖给听众。说这表明《孟子通释》广受孟学、国学爱好者的喜欢。《孟子通释》的版式典雅、体量适中,所以本科生喜欢它。
这部关于孟子的作品很有特点,根源在于李景林老师是有坚定信念的学者。他将教化、教养作为自身人生的信念,同时作为教导学生的信念,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地落实到了《孟子通释》的书里。翻开《孟子通释》的每一页,我们就会深感他给《孟子》260章做的通释,无一不将这种人文关怀揉进了字里行间。高海波教授说《孟子通释》是一本新孟学的作品,我十分同意这个观点。《孟子通释》必将成为21世纪孟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作品。
我读过李景林老师的许多著作,比如《教养的本原》《教化的哲学》,引用过他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发表的孟子研究论文。李老师既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又具有极强的分析能力,亦即《孟子》所说的“仁且智”。既有仁民爱物的情怀,又有知人论事的理智,这种学者气质其实是跟孟子本身密切相关的。
我也认识李景林老师的一些学生,比如许家星、董卫国、云龙、程旺。在李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我们多了一支研究孟子的队伍。这支研究队伍不一定都将孟子当作学位论文来做,但在他们的知识结构当中,对于孟子都有很深的了解。李老师的言传身教,作为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必然会对孟子学研究产生极大的影响。
今后,我在教学与科研当中,会将《孟子通释》放在案头,一有问题就到里面来找答案。特别感谢李老师为孟子研究领域贡献了这么好的一部作品!
(作者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
(本文根据“孟子学新探暨《孟子通释》”学术研讨会会议发言整理。)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