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简介:邓安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兼任《伦理学术》丛刊主编、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黑格尔全集》(人民出版社)常务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和经典译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代表作有《启蒙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公序良俗——德国古典哲学的道德事业之重审》等,代表译著有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施莱尔马赫《论宗教》等。
这次邀请先刚教授出场讲黑格尔时,我事先根本就没有告诉他这个系列讲座的名称是《黑格尔与现代世界》,也没有告诉他我的想法,只是让他自己决定讲什么。当他一周后告诉我,他定的题目是《黑格尔哲学是无前提的吗?》,我简直太开心了,因为他竟然跟我联系的第一个德国教授给我的题目不谋而合。我在邀请德国教授参与这个系列讲座时,需要一五一十地说清楚,我为什么在这个世界因疫情和战争分裂、眼看二战之后的世界规范秩序面临崩溃瓦解之时,组织这次黑格尔哲学系列讲座的意图、目标和实施方案,而当我把这一切告诉耶拿大学Klaus Vieweg教授后,他竟然给我报了一个跟先刚教授几乎相同的题目:《黑格尔与哲学之开端》( Hegel und der Anfang der Philosophie),这简直太令人惊讶了,大家似乎心照不宣地意识到,世界必须有一个新的开端了。
先刚教授第一讲在5月13日晚上6点半开始,当晚听众的热情,再次让我惊讶和感动,这么专业化的讲座,我们也没怎么做宣传,而在腾讯会议上现场参加的人数就有1000余人,在B站上收看旁听的竟然达到4500人,现在显示收看的人次有一万二千多了。这一方面说明先刚教授具有巨大的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民需要真正的思想,人民需要真正哲学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在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人民必将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量,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真正哲学的思想是创造力的源泉,这种思想的创造恰恰需要返回到思想本身的源头,即是“无前提的”。先刚首先阐明,所谓“前提”,就是“预先设定”(voraussetzung),但一种哲学,黑格尔强调,它不能有任何“预先设定”,如果有,那么思想就没有达到本原。因此,纯哲学的思维要求一个绝对的开端,就是无预先设定,这就是黑格尔哲学所讲的“无前提” (voraussetzungslose)的含义。在此意义上,“无前提”不等于“无开端”和“无本原”;而“前提”也绝不能等同于主观随意的“假设”(Annahme),它也不是指没有一个在先的本原,而是指不能把本原设定为在先的东西,最为关键的就是,“前提”必须同时是它自身的结果。
在“意识的意向性”这个现象学核心概念还没揭示出来之前,黑格尔说,前提必须是自身的结果,这绝对是最烧脑、因而是许多人根本无法理解的。先刚教授借助于与费希特知识学原理的三重设定的关系,阐明了黑格尔哲学是如何将“前提”自我生成为结果的。这是黑格尔区别于康德、费希特“反思哲学”哲学最为关键的地方,把握这一点才是进入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钥匙。庄振华教授作为这场讲座的评论人,他先把先刚所讲授的精彩之处做了总结,然后进一步补充了黑格尔在《逻辑学》“存在论”和“概念论”部分关于“前提”和“开端”问题,于是,他们两个人就将黑格尔整个《逻辑学》关于哲学思维的“无前提”和“开端”问题呈现给了听众。
因此,哲学思想的“无前提”是思想自由的“思想”保障,如果有前提,那么“前提”本身作为思想展开的逻辑起点,它超出思想之外“站好队”了,只是为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古或今在“代言”和开药方,这样的思想很难说是“真理”,更准确地说,仅仅是对立着的“一方”之“真理”。黑格尔洞见出,一方之真理,就不能称之为“真理”。哲学必须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这是能把“对方”之“真理”也包含在其中的世界之普遍承认的真理,它是事物本性规律逻辑展开、包含一切对立之“环节”在内的真理,这种对对立的“对方”之“真理”的承认和接纳,才体现出思想本身的品质和真正理性的力量。因此,要获得这种品质和理性,自由思想着的人既不能为对立的立场所限,更不能为自己未经彻底反省和批判的先验立场所限,必须从各种既定的立场退出,退到一切矛盾和对立出现之前的“无前提”时刻,就一世界之为世界的生命开端处,重启思想,这样的思想才能真正开启一个新的世界,把形形色色带着现代面具而无现代灵魂的古代僵尸送进坟墓。
哲学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看似是“大话”,但放弃了“大话”的特殊思想,因其自限为特殊,就不能称之为思想。思想本来属于普遍,属于事物之自身,而不属于特殊立场之辩护。因而思想者必须处在一切事物之发生的绝对源头看事物,处在世界之源头看世界,其“前提”之所以是自身之“结果”,依然是真理是事物之自身的真理所要求。黑格尔使用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在先”的方式,将“现实性”这个事物“潜能”所实现出来的自身之“结果”,“倒果为因”地视为“开端”,如同“儿子”本来作为父母所生之子女,时间上晚于父母,却在逻辑上“先于”父母,因为是“儿子”出生这个时刻才是一个男子成为父亲,一个女子成为母亲这个新世界的第一起点之确证。“逻辑在先”的前提,使得事物自然的时间“先后”发生了“颠倒”,从而是一个新世界的“开端”。
我们身处“世界之中”,之所以看不清世界的本真面目,原因就在于我们被自己主观的、先验的立场所遮蔽,跳不出主观的自我,也就跳不出特殊之利益,这才必然导致主-客、上-下、东-西、敌-我、古-今之矛盾和对立,在对立中站队,为的是特殊利益,而不是为真理和自由,这是与哲学的本性相矛盾的,因而黑格尔的哲学之所以能挺立在现代思想的顶峰而不倒,就是他透彻地看清了现代世界矛盾和分裂的根源,就是坚持在一个上下分离、左右分裂、东西互不承认的对抗中,放弃了哲学的自由和真理,因而最终失去了理性对世界的范导与调节,似乎主导世界的不再是思想,而只是赤裸裸的利益。他警告所有的现代人,这样的利益理性根本不是真的理性,也根本实现不了现代伦理所确立的个人自由原则。个人自由的实现,不可能通过将个人原子化来达到,个人现实地属于家庭,属于社会,属于国家;不属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个人只是“野人”,但“野人”也是人,也得遵循现代国家法的第一命令:“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因此只有现代法治才能真正地让人活成一个人。所以,现代个人自由的实现,不在于个人的原子化,而在于个人生活的现代伦理化:通过法律保障人自然地生活在因爱情而结合起来的家庭中,家庭遵循的自然天道,是神律,王法也不能侵犯其中,因为王法也只是人律;保障成熟起来的个人生活在市民社会以公平竞争和等级秩序所建构起来的社会之家中,最终“国家”还是通过合理的立法和公共政策来促进和保护社会伦理之家的公平正义的实现。这才是黑格尔区别于否定性自由的自由主义现代世界的新的规范秩序。
当然黑格尔哲学因退回到作为结果的开端,它所开启的这个新世界,能把包含否定性自由的自由主义等一切特殊理性主义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部分包含进去,这显示出黑格尔哲学的一大优势,但这种优势本身又是令人厌烦和难以接受的。我们讨厌它,因为它太具有统括力,把一切他者和对立面都统合其中,而现代性自由却本能地拒斥这种被统合;我们欣赏它,因为它把现代文明的基本理念及其实现方式比所有其他哲学更为合理地阐释清楚了。因而,无论是讨厌和欣赏,都是理性的表现,都是正常的哲学态度,都不出黑格尔哲学对所有哲学爱好者的这一精神馈赠: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相信理性的力量是从事哲学的基本条件。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