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活事实,是多民族活态文化的整体生态。当下大学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仍处于学科分科时代的结构框架中。21世纪,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文明转型期,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非遗在教育领域中事实与价值关系不对等的问题,探索复杂性实践的理念与方法。回顾近百年来非遗...
2024-04-30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国名词审定工作历史悠久,历来是国家工程。清末设立学部编订名词馆,严复提出名词编订要旨,即“一名之力,旬月踟蹰”。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设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设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时事、文学艺术等五个小组,开展名...
2024-04-08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定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高度概括凝练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从中国的物质...
2024-03-25本文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作者把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看成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当成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2023-04-26列宁提出的“两种民族文化”理论不仅是解决俄国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俄国资产阶级文化遗产进入无产阶级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列宁认为每种民族文化中都具有无产阶级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两种形态,他提倡将俄国古代资产阶级优秀文化过渡到无产阶级文化中,反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全盘否定资产阶级文化,要求保护...
2023-10-13经过20年的全面发展,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在不同国家共同努力下创造出来的新概念,不仅为它所指代的多样化具体文化事象带来了全新的地位和存续模式,也为人们理解这些事象本身及更好地处理相关的文化关系、群体与民族关系,提供了崭新的工具和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仅是一种被处理...
2023-11-24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蕴含的文化知识、学术思想和生产生活经验需要中国特色的理论阐释。现有的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存在着学科间缺乏协同效应、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等问题,而文化复兴战略的实施和“交叉学科”门类的增设为文化遗产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利于逐步推动其成为交叉学科下的一级...
2023-04-24“中国”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本源性概念,上古至汉代由地理观念逐渐演变成文明及文化正统的代表性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