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要通过自己的人民实现,而非从外部强加。要以改善所有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指导思想。
数字社会带来的社会变迁,对认识与理解社会的整个知识体系提出了挑战,也再一次提供了两个世纪以来难得的社会科学发展的机遇。
社会科学是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运行的,通过研究社会科学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所作的贡献。
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信心,最终目标是增强社会凝聚力。
19世纪以来,西方和我们交流时讲的虽是同一个词例如“现代化”,但其内涵和角度差异常常是很大的,当然也有重合交叉的一面。
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亟须反思和审视中国老龄社会治理现实和趋向,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积极回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诉求。
20世纪早期的中国文学研究有不同策略和路径,其中主要有三条路径从世纪初开始生长,隐显发育,影响...
这里,现实与梦想交织、传统与创新共鸣,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024年第13期
202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