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时期乐府歌诗文本的生成过程,也是文本流传与演绎的过程。汉魏乐府歌诗类别同中有异,乐府歌诗文本的生成过程中存有一些共性问题,值得进一步考究。一方面,汉魏时期乐府职官的完善,对乐府歌诗文本生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汉魏时期社会制度、音乐艺术、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乐府歌诗创造了较好的生成环境。汉魏士人经过不断的尝试,将丰富的个人学养、写作经验等融入乐府歌诗的创作之中,进而创作出了《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汉铙歌》十八曲、《鼓吹曲》十二篇等诸多优秀的系列篇章,是中国古代乐府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新见“乐府”字样器物的出土,如陕西秦咸阳城府库建筑遗址(编号ⅡB2JZ2)建筑F3,出土石磬残块中有“北宫乐府”字样的残片、武王墩一号墓出土带有“乐府”字样的墨书文字,可以推测,乐府职官或使用乐府器物在郊庙祭祀、殿庭燕飨等场合演奏乐府歌曲,极大地推动了乐府歌诗文本的产生。
汉魏时期,乐府职官与乐府歌诗的产生之间有着多向互动的关系。汉高祖时,乐府乐人习学并表演《巴渝舞》。汉惠帝时,乐府令夏侯宽改制《安世乐》,乐府官有令、丞,承担有制定宗庙祭祀礼仪、乐曲的任务。汉武帝时,少府之下设有“乐府三丞,掖廷八丞,宦者七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东汉时期设有总章乐官,袁宏《后汉纪》称其“古之《安代乐》”。曹魏时期,还专门设有清商署。除此之外,两汉时期的乐府音监、乐府游徼、乐府钟官,“皆当为乐府令之属官”;守令史“乐府令中之令史,守作署官解”(陈直《汉书新证》)。上述系列乐府属官在乐府歌诗形成的过程中亦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中载有《诏赐中山靖王子哙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诗》四篇,通过颜师古、郭茂倩、姚振宗等人的论述,可以看出未央材人在乐府歌诗文本生成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以汉魏时期的“安世”诸曲为例,可以看出乐府歌诗篇名的流变过程。如西汉初期,高祖唐山夫人作《房中祠乐》;汉惠帝时,乐府令夏侯宽将其更名为《安世乐》;汉武帝时,司马相如等依据前制,造为《安世曲》;班固《汉书·礼乐志》中称为“《安世房中歌》”;至建安时期,王粲改制曹魏宗庙祭祀歌诗,仍袭用“安世”之名。
在歌诗文本内容流变方面,突出地表现为歌诗文本的衍化与重新写定两个方面。汉宣帝时,《汉铙歌》中《远如期》一曲发生了衍化。清代王先谦《汉铙歌释文笺证·例略》:“读《远如期》一篇,知铙歌衍于宣帝之世”(王先谦《汉铙歌释文笺证》),以此首歌辞为例,可以看出《汉铙歌》的衍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远如期》歌辞文本的衍化。《远如期》的歌辞内容不同于《上之回》中所描述的汉武帝“行幸回中”之事,主要描述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之事,以称述大汉功德。其二,除《远如期》歌辞之外,《汉铙歌》其他篇目在题材、内容、风格方面的衍化。正如清代陈沆《诗比兴笺》所言:“(《圣人出》《上陵》《上之回》《远如期》)大氐武帝时采入乐府,特取其音节,充备散曲而已。”至汉宣帝时,在使用功能、风格上则成为了“铙歌之正曲”(陈沆《诗比兴笺》)。
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以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甄谭为首的儒生们,对汉武帝时期流传下来的《郊祀歌》进行了重新写定。在“承天之序”(《汉书·郊祀志》)的郊祀宗旨之下,丞相匡衡奏罢汉武帝时的《郊祀歌》歌辞,对歌辞文本进行了改制。如奏罢《郊祀歌》第七首《惟泰元》“鸾路龙鳞”,将歌辞更定为“涓选休成”;奏罢第八首《天地》“黼绣周张”,将歌辞更定为“肃若旧典”。可以看出,汉成帝时期更定的乐府歌诗文本质朴无华,彰显出“贵诚上质”“上质不饰”的天地神祇之德(《汉书·礼乐志》)。
汉魏时期乐府歌诗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汉魏乐府歌诗在产生之初即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如《鸡鸣歌》《楚歌》以及《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的《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九篇、《邯郸河间歌诗》四篇、《齐郑歌诗》四篇、《洛阳歌诗》四篇等,具有较多的地方色彩。曹魏时期《相和歌辞》“楚调”类的作品,则带有较为浓厚的“楚声”色彩。
其二,汉魏乐府歌诗文本是在特定历史事件、特定地域环境之下进行的创作,因而具有较强的地缘政治色彩。如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行南巡狩之时,《盛唐枞阳之歌》随之产生。《东光》描述苍梧之地的自然环境,与汉武帝“赛南越”事件紧密相关。《武溪深行》是在马援受命南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歌辞描述武溪险要地形与地貌环境。由于马援第一次南征并未途经临武县之“武溪”,歌辞的作时、作地及作因均与马援第二次南征武陵蛮关系密切。可以说,地域环境是影响汉魏时期乐府歌诗文本生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汉魏时期乐府歌诗文本在驳杂的生成因素中,存有一定的共性问题。汉魏时期乐府职官与乐府歌诗之间存在多向互动关系,为乐府歌诗文本的生成提供了助力;乐府歌诗文本在写定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需要,产生了一些流变;地域环境的特殊性,成为影响汉魏时期乐府歌诗文本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考察这些共性问题,是全面了解汉魏时期乐府歌诗文本生成的重要环节。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魏乐府歌诗文本生成研究”(22FZWB01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