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学雷锋 在行动⑥】让雷锋精神在法治宣传教育中闪耀光芒

2024-03-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引导青年深植为民情怀、贡献青年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与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学雷锋 在行动】专栏,邀请我院“学雷锋”先进典型撰写心得文章,通过讲述扶贫故事、志愿故事、奉献故事,营造学习雷锋和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作为全国首家以普法和法治宣传为主要任务的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法宣中心”)自成立以来,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作出了积极贡献,让雷锋精神在普法工作中闪耀着新时代的光芒。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在每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宣中心成员多人次接受央视等权威媒体采访,引导民众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在每年“12·4”国家宪法日,法宣中心成员走到街头巷尾和公园广场,围绕“机器人为我讲宪法”、开设“宪法书屋”等方式开展公益宪法宣传,连续多年被《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治深壹度》等栏目报道。

  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法宣中心致力于充分发掘并全面呈现红色法治魅力。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之际,法宣中心在北京东城区城市紫金书院举办“红色法治及新中国宪法回顾”主题展览。展览分别展示了中国红色法治萌芽、生长、形成的发展历程,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相伴随的理论、制度、实践创新的代表性成果,以及全面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弘扬从沙滩红楼萌发的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发展到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红色法治精神,为“八五”普法工作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彰显红色法治主旋律、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法治宣传教育平台。

  组织专家学者编写高水平普法系列教材。法宣中心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合作,组织相关法律研究专业的专家学者集体攻关,先后编辑出版六大系列普法教材近300本。该套教材因应新时代普法灵活、多样的需求,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适合各级干部、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青少年、社区居民、农民等学习阅读,对顺利完成“七五”普法工作、开创“八五”普法新局面、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发挥了积极作用。

  注重普法长效化机制建设。法宣中心支持的“法宣在线”自2017年上线以来,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组织、宣传、人社、司法、国资等部门联合发文推广使用,累计拥有20多万家(1500多万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户。法宣中心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合作,联合推出“八五”普法名师系列讲座,邀请90余位法学知名专家学者,录制了500余场(1000余小时)的系列普法讲座。讲座内容已在“法宣在线”推出,成为国内重要的法律学习平台。

  积极开展对外法治宣传教育。法宣中心与加拿大、意大利、芬兰、葡萄牙、匈牙利、日本、韩国、尼泊尔、越南等国际同行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法宣中心成员多次受相关部门委派,为各国访华考察团开展法治宣传讲座。

  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法宣中心成员被抽调参加“七五普法”考核评估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交办任务,两人被评为“七五普法”先进个人。法宣中心成员撰写的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实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法宣中心成员还承担了《法治宣传教育法(草案)》相关研究工作,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研究成果,得到司法部领导的好评。

  实践永无止境,学习雷锋精神也没有完成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法宣中心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工作,以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建设法治中国伟大事业,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供稿:朱学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秘书长)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学雷锋 在行动①】章饶:心向往之,行亦趋之

  【社科青年说·学雷锋 在行动②】王仁杰:无问西东,把青春扎根在志愿服务的热土

  【社科青年说·学雷锋 在行动③】芦千文:当好中国“三农”实践研究的“螺丝钉”

  【社科青年说·学雷锋 在行动④】张泷|志愿之路:从初心到挑战,再到收获的蜕变

  【社科青年说·学雷锋 在行动⑤】林红:去远方 去非洲

关键词:雷锋精神;普法工作;法治宣传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