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引导青年深植为民情怀、贡献青年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与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学雷锋 在行动】专栏,邀请我院“学雷锋”先进典型撰写心得文章,通过讲述扶贫故事、志愿故事、奉献故事,营造学习雷锋和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章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国际交流处。曾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中共张家口市委、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服务冬奥、建功冬奥”通报表扬等荣誉。
“志愿”的词典释义是“有志于并情愿”。坚定的志向,忘我的投入,是志愿活动里不变的底色;个体与集体,小我与大我,是志愿过程中不停的思索。从爱鸟护林,到保护濒危方言;从语言服务,到采访志愿军老兵……过往大大小小的志愿经历不断让我体会到,志愿从不是单向的利他服务,而是双向的奔赴共赢。
“您们是梦之队”
2021年隆冬,“雪国”崇礼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南方人对雪花的虚幻执念,已变为对寒冷的真切感受。得知中国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后,我便萌生了报名参与冬奥、服务冬奥的想法。收到北京冬奥组委录用通知后,我被分配到了古杨树场馆群,对接外方、翻译材料,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所在领域是电力,电力翻译因其高度的专业性要求译者掌握相关概念术语,而我之前对电力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工作的开始即是刻苦学习。我下载了电力技术双语词典,一个个地查各种缩写,一空下来就背词汇。电网同事耐心地带我走遍场馆里每一个电力综合区、配电室,拉上我参加每一次技术会议,并不厌其烦地向我解释箱变、开关柜、UPS等复杂精密的电力设备。雪地上一串串脚印化为破两万的步数数据,冻僵的手脚和结冰的口罩则是每日巡检的“标配”。渐渐地,我叫得出那些灰白色设备名称,记住它们的功能和数据,翻译质量越来越高。冬奥开幕前,奥组委专家一行查看场馆群监控系统,详细询问设备负荷和运行状况、保障措施、应急处置预案和传动测试等内容,我在一旁流畅地给出翻译。长达几个小时的考察临近尾声时,奥组委专家对着电力团队竖起大拇指,说到“You have a dream team” ,并期待地看着我。“您们是梦之队”,我骄傲地向周围同事们翻译。在场人员都开怀笑了起来。一朵朵坚守岗位的“雪花”,凝聚在一起,造就了一场盛大的冰雪梦。很自豪我也是其中一朵。
“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经验带回(去)非洲”
在一项国际新闻交流活动中,我负责对接几十位亚非国家媒体记者,协助他们完成多项内政外交活动报道。我需要提前了解他们的文化禁忌与饮食习惯,帮助安排处理好相关事宜,既陪同他们去实地走访调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又带他们感受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成果。办理外事活动,所需材料琐碎繁杂。沟通中,我会感谢记者朋友们给予的配合,而他们的回应却十分温暖,“感谢你帮助我们认识到不同于西方媒体里的中国,希望用镜头和文字讲述中国故事,给我们国家的人们描绘出真实、客观、立体的中国”。在陪同他们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加深对于中国国情的了解,为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而倍感骄傲。
除了中国故事,想带回(去)的还有中国经验。2018年至今,中国非洲研究院已举办22期研修班,共有1000余名非洲政府官员、学者、青年参与其中。在一次中非院举办的来华研修班项目中,我向非洲学员介绍了中非院基本情况和中非学术合作交流情况。结束后,一位非洲学员感慨地对我说,“我要认真学习,把中国经验带回(去)非洲”。而他的这句话,又让我联想起我问及所里一位学者为什么从最初的世界历史方向转为研究非洲时对方给出的回复:“农村出生的我,出访非洲国家看见的情景让我联想到自己儿时的家乡。现在家乡建设好了,希望能用自己所学把中国经验带去非洲,助力非洲共同发展”。翻看与非洲记者笑容灿烂的合照,回想与非洲学者一起高唱的《国际歌》,我愈加体会到“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心向往之,行亦趋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内在要求,立足岗位工作,切实转化为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坚定信仰,转化为助推中外交流,服务国家需求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