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归根到底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3_5758386.shtml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只有把话语体系建设的形式主义理解转换为实质的理解,把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理解为提高思想的原创性,同时,改善既有条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焕发思想的创造力,才能完成建构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重任。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3_5758387.shtml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又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理论、价值、精神和道德等方面的支撑。从文化维度审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既彰显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和功能,也有利于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进程。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3_5758388.shtml
展望未来,当梁启超所言的“世界之中国”作为文明体,真正让世界人民感受到她的影响,并且涌现出一大批世界性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同时也将是“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3_5758389.shtml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基础和凝练,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但每个学科都要用成体系的理论和知识解释本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建构的关键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当代世界情势,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6/t20240613_57583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