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思政课”汇聚“大”的合力

2023-11-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样是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一堂温暖人心的大思政课,我们只有聚焦现实问题和发展痛点,对症下药、答疑解惑、应用剖析,讲好民生政策,讲好乡村振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让青年更全面感知新思维和新观点,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才能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mkszy/mkszy_szjl/202311/t20231101_5694295.shtml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全社会共同行动,也要抓住重点群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应坚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青少年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讲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思政课”,为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使其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mkszy/mkszy_szjl/202310/t20231031_5694060.shtml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政育人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是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接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深入探寻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一体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实践三重向度,打破一体化建设的阶段性壁垒,真正使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坚定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助力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mkszy/mkszy_szjl/202310/t20231031_5694056.shtml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放眼思政课堂内外,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育人格局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纪疫情跌宕反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层出不穷、前所罕有。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就越要“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新征程上风雨无阻向前进,更加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办好全社会的“大思政课”。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mkszy/mkszy_szjl/202311/t20231101_5694294.shtml

  民族高校是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和理论高地,以数字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民族高校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办好思政课、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新平台,为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mkszy/mkszy_szjl/202310/t20231031_5694052.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