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 卓张鹏 崔桢桢)7月6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的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第十四届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联盟高校、科研机构、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等法学共同体的200余名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律政精英、产业领袖齐聚江城,共商推进新时代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大计。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湖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守安,湖北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周振武,湖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军,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法学教育和职前培训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10所联盟高校的校领导受邀出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表示,当前,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催生出新型法律关系和治理难题让法治实践远远超越传统知识边界,国际秩序架构的深刻变革急需一批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法律学科布局,持续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构建了课堂教学强化案例、司法实务部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一线、国际组织轮岗实习的“四位一体”多元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学科交叉—资源融通—实践创新”三维驱动的建设路径,建设了一批前沿交叉实践平台。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论坛为契机,携手推进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共同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深刻认识法治实践、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是回答“教育强国 政法院校何为”时代命题的关键,是落实“立德树人 政法院校何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创新“深化改革 政法院校何为”核心动力的关键。新征程上,要以更高站位、更高自觉将实践基因,融入育人血脉,将实践导向贯穿培养全程,尤其要创新实践、实训、实战有机结合的法学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认知与能力协同并进的育人新体系;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实践品格、实践要求和实践智慧,将其核心要义,融入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坚定法治信仰。
周振武表示,联盟院校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一定能更好地发挥立格联盟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为推动法学教育、法学和政法工作理论研究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为新时代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湖北省委政法委将认真学习吸纳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用足用好论坛的研究成果。
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法学教育和职前培训处相关负责人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的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工作谋划了清晰的行动蓝图。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要做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法治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助力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设;牢牢把握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推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立格联盟成员院校的合作,以更务实的举措,持续完善优化以实践为核心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体系,为法治中国建设输送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功底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朱方伟主持开幕式。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分别主持主题论坛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会议设置了五个分论坛。当日下午,与会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法治人才的分层分类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机制改革”“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等主题进行交流讨论。
朱方伟在闭幕式讲话中代表学校提出深化法学实践教育的倡议:要共建人工智能法学实践教育平台,共同完善法学院校与法治实务部门协同育人机制,共研实践教学标准,共拓国际实践渠道。
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马怀德宣布第十五届高峰论坛将由甘肃政法大学承办。会上举行了会标交接仪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柏峰主持闭幕式。
据悉,“立格联盟”成立于2010年。目前联盟有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山东政法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新疆政法学院10所政法高校,合作领域逐渐扩大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交流、党的建设等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