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新书发布会在沪举行

2025-09-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9月5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新书发布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举行。该书聚焦技术变革、生产方式与大国地缘战略的历史演进,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路径,为新时代的地缘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新书发布会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探讨技术变革与地缘政治之联系 

  该书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叶成城介绍了本书的研究缘起、整体框架与核心观点。他表示,不同时代的地缘战略与地理空间意义各不相同,地理禀赋不仅塑造国家战略,国家行为也会反过来重塑地缘禀赋。推动地缘政治逻辑演化的根本动力,在于财富生产方式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缘政治依托不同的核心资源,从而呈现出各异的逻辑与格局。《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一书延续了演化论的分析视角,反对单一因素决定论的地缘政治解释,并强调地缘政治逻辑不仅体现在国际舞台的“大棋局”中,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会议发言嘉宾之一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会议发言嘉宾之二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鲁传颖认为,该书在资料运用与理论拓展方面显示出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他认为,在探讨技术变革与地缘政治的关系时,必须区分农业技术、工业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本源差异。尤其是数字技术,作为“虚拟”技术,与以往形态存在显著不同,这意味着运用传统地缘政治范式进行解释时可能面临一定局限。鲁传颖建议,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数字技术超越传统机械的能力以及对其他关键变量的赋能作用,通过技术革命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各类宏观或中观国际关系理论。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郝诗楠提出,坚持专著写作不仅有助于系统梳理研究脉络,也能推动学者发现自身研究的不足。他从理论、时间、空间与时空四个维度对该书进行解读:对理论的理解必须基于对古今中外历史与现实政治的深刻把握;时间是比较政治研究中的关键变量;地缘政治理论之所以不会过时并不是因为拘泥于教条,而是需要将时间维度引入到具体分析之中,从而有助于揭示其变迁与演化。他特别提出,第五章“后工业时代的地缘政治”启发颇多,未来还可进一步从数据跨境流动、数字主权等角度展开探讨。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刘笑阳从“三论”——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三个维度分析了该书的学术贡献。他表示,在本体论层面,本书体现了理性主义或物质主义的研究传统;在认识论层面,融合了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思路,从而传递了不同于传统地缘政治的清晰感和科学性;在方法论层面,则将传统地缘政治的结构性要素转化为进程性要素,实现结构和能动者之间的有机运用。他认为,本书不仅对中观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批判性创新,也是社会演化理论的具体运用,并对当下外交政策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为学界提供理论工具与研究视角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玮认为,本书提出了“因素+机制”的因果推断路径,将技术变革与生产方式作为影响地理禀赋的重要变量,通过古今中外的资料展现了历史洞察力,为地缘政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表示,后工业时代的技术变革为理解地缘、暴力与战争提供了新视角,但未来仍需深入思考技术变革究竟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以及其自身演化受哪些因素驱动。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懿黑从四个方面概括该书研究的亮点。一是研究问题重大且具有现实意义;二是体现了跨学科的宽广视野,融汇了生物学、经济学与政治学等领域的知识;三是推动了地缘政治学理论的科学化进程,不仅明确界定了学科边界和理论机制,还将数字空间视为独立于地理空间之外的新维度;四是方法论规范性突出,本书在理论框架中兼具普遍性与时代性,未落入过度简化的窠臼。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震宇从社会科学建模的角度出发,认为该书在因果机制与推论分析方面与科学论方法逻辑高度契合,兼具政策与战略价值。他提出未来研究的两个方向:其一,要更加清晰地区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差异所带来的机制变化,尤其是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二,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运用定量方法科学衡量地理禀赋与地缘因素。

  作为责任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项仁波对该书的出版意义作了分享。她认为,出版社长期关注重大时代议题的学术与现实影响,重视出版时效性与社会需求的紧迫性。《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不仅体现了作者在理论与历史研究上的功底,也展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路径。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性的研究议题,地缘政治学在新时代语境下仍需持续深化与拓展。

《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新书封面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与会学者认为,《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的出版不仅为学界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与研究视角,也回应了当下全球格局变化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新问题。此次发布会通过多学科、多角度的深入交流,展现了地缘政治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拓展方向,也凸显了学术研究与现实关切之间的紧密互动。

【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