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通讯员 宋强)7月22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白冰、副处长王子刚等社会科学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十余个学院的13位中青年学者,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和各自研究所长,进行了深入研讨。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白冰发言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王子刚主持会议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挖掘全会精神蕴含的重大课题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史桂芬认为,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系统深刻地阐述了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系统部署及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对我国关键时期发展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改革方向及改革时间表,我们要挖掘蕴含其中的经济学研究重大课题。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马军海认为,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关键在于落实。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意味着要把党的最新决策部署同自己的研究基础、理论思考结合起来,从中寻找和凝练学术议题,作出学理化阐释,实现学术研究同时代脉搏的共振。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詹欣表示,我们要深入领会全会有关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促进学校国际政治、法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交叉,加强国家安全教育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魏冶认为,应结合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空间性特点,深入研究东北“五大安全”与东北全面振兴间的密切关联,探索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新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推动东北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雨停认为,应聚焦经济领域改革系统部署,针对问题区域,开展方法集成与领域交叉研究,评估改革创新政策的问题区域发展绩效,探索问题区域治理模式,完善城乡与区域一体化建设机制,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与高质量发展。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钟哲认为,行政学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行政学的时代任务,着眼管理与制度层面系统协调的达成,着力解决各级公权力主体定位上的政策叠加态和执行上的任务叠加态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助力。
与会学者发言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学者发言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学者发言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实践阐释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姜强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应以数据驱动的智慧教育与方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彦旭认为,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通过前沿科技助力中国外语教育现代化,合理探索使用国产AI模型,推进外语学科教学模式、科研范式创新,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敬威认为,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要优先发展,面对科技发展需求,应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认知样态变革,开展跨学科多元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对技术的认知素养,迎接数字环境带来的叙事性对抗挑战。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刘绩宏认为,深切领悟全会精神所蕴含的指导意义,尤其对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贡献力量。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郭子龙认为,从文化自信角度来看,古希腊文明对我们具有历史镜鉴意义。“言必称希腊”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发展脉络,青年学者要对接“两个结合”的理论进路,在文明互鉴中做到“言善称希腊”,同时讲好外国故事与中国故事。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强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对文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和科研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擘画了更远大前景。我们要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体系化学理化这一重大任务,展开协同攻关,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教授张淑燕认为,全会指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丰富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性话语、制度性话语、实践性话语和价值性话语,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权,为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供话语支撑,是当代学者的重要使命。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据了解,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将按照学校部署,持续搭建学术研究平台,通过项目研究、学术交流、成果发表等多种方式,组织力量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努力产出一批具有学术创新价值、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