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心声】初心如磐勇担时代使命

2025-01-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作为青年人来说,其责任不可谓不重。青年是学术薪火的传递者,是未来学术殿堂的扛鼎者。在漫漫的学术征程中,必然要以青年的责任担当回答学术的“时代之问”,以大视野、大胸怀书写新时代的“大学问”。 

  夯实自己的理论思维,用理论的普照光破解学问之路的黑夜。理论思维是学术生产的基础,没有理论洞察力,就难以捕捉时代的问题;没有理论想象力,就建不起理论的美感;没有理论的思辨力,就会陷入研究的盲从。板凳十年冷,自从走上了学术道路,永恒不尽的阅读和思想碰撞的沟通就成了自己生活的常态。青灯相伴虽为苦,却知光亮照坦途。青年一代拥有着空前的研究环境,正踏在前辈搭建好的阶梯上仰望星空。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下,青年一代正当打破教条、开放视野,在现实导向和问题导向中构建理论思维的起点,在不断的理论创新中推进实践创新。 

  树立自己的田野意识,在田野的大地上丈量学问的广度与深度。社会科学讲求经世致用,埋首故纸堆而不知天地之广阔、社会之激荡,只能成为井底之蛙。青年人做好学问,既要有定力,也要有行动力,在广袤的田野中体味改革的波澜壮阔,社会的人情冷暖。实践是理论问题的母体,没有扎实的生活积累,所有的学问只能是空中楼阁。青年人的学问,应该出于实践、反哺实践,让理论思维蕴藏社会的本质,彰显时代的内涵。不断地让社会变化的事实来推动理论的反思,以具象的思维修正抽象的思维,再用抽象的思维改造具象的个体。唯有如此,才能够做出有温度的学问、有情怀的学问。 

  加速变化的社会触角已然伸进了学术界,“卷”已经成为青年学者的普遍现象,“躺平”也成了青年学者的梦想。“卷”的生活中,青年人互相攀比论文专著的数量与质量、头衔的荣誉和影响。“不发表就出局”,青年学者们本来纯粹且具有美感的学术生活因标尺而平庸化。然而,“卷”并不是错。我曾经和我的研究生说过:“你可以‘卷’,但是你要知道你为什么要‘卷’。‘卷’不是用来攀比的,也不是用来让你有面子出去吹嘘的。而是激励你发展的‘动力’。”所以,青年一代应该明确“卷”的目标,是以自己的努力来促进有价值的知识生产,而不是沉迷荣誉的数字给予自己的快感。坚守理想,致力于切实地“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在我们每个人“卷”的过程中,我们恣尝过等待的煎熬,体会过失败的苦痛,体验过成功的喜悦,也听到过辛辣的嘲讽。然而,没有挫折的人生就不是人生,青年学者更需要“向死而生”的韧性与气魄。在政治学界,我的伙伴们都是对学术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向阳者,当我们自己面对难以逾越的挫折时,我们会携起手来,以共同体的理念与力量去打破一个个障碍,在相互提携相互帮助中走出研究的瓶颈。台上正心聊学问,市井放松谈人生,学术与生活都是人生的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已经给予青年学者以答卷,如何做好这份答卷,要看青年学者的责任担当。无论曾经的路如何,我们走过来了;无论曾经吃过多少苦,我们也捱过来了。自己选择的一切都要承担责任,既然选择了学术的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无论如何,青年学者直面时代之问,胸怀知识之奥义,深沉积累、身体力行,定能够披荆斩棘。 

  (作者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匡亚明青年学者)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