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内在要求,是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强根固本,在以学铸魂中塑牢政治认同
在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增强政治认同,首先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红色文化的发展源流和内涵精神。首先,红色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近代,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我国五四运动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民族的觉醒,红色文化逐渐形成并成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核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念,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来之不易的红色政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鼓舞着党带领人民不断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符号,得到了更加深刻地传承和发展。其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怀念,更重要的是对红色精神和理念的深化和拓展,强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次,红色文化的内涵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凝聚的一种独特文化意识形态,它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学习党的光辉历程和模范事迹,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更好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从而更好地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人民至上,在以学正风中增进思想认同
伟大革命实践孕育伟大革命精神。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先后锻造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和广大革命群众坚定不移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自我革新,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地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过程中,要进一步认识到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红色文化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两个结合”,在以学增智中强化文化认同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总结,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明确宣示。聚焦“第一个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科学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理论创新引领时代发展。聚焦“第二个结合”,文化是文明的形态和表征,其发展历程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其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不同时期提供了解决具体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是红色文化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是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根本遵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尊重文化发展规律。
坚持学思践悟,在以学促干中凝聚情感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在新时代新环境,应继续加大对红色基因库的保护、研究、传承工作,包括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这些地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资料、革命文物、文献史料、图片视频等,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不仅讲述着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以及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而且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各种线下形式和手段,如举办红色文化展览、讲座、研讨会、志愿服务、公益宣讲等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践行革命传统精神。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智能手段,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等平台,短视频、动画、漫画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让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深入人心。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收集、整理、电子存储和云端展示等环节,积极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回到“现场”、沉浸体验。近年来,各城市和景区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面向游客和社会开发红色文旅产业,包括红色旅游、红色展演、红色电影、红色图书、红色路线等。在建设和发展红色基因库、红色文旅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健全机制、整合资源、数智赋能、人才培养等途径,为繁荣新时代红色文化氛围构建新发展格局。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坐标,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增强“四个认同”,是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首先,政治认同是基础。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认同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其次,思想认同是核心。要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传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其次,理论认同是关键。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好地认识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外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最后,情感认同是目标。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内心深处对其价值观产生共鸣和认可,从而增进归属感和忠诚度,身体力行地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以丰富的红色文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哲社重大课题“红色礼仪源流研究”(项目号:22&ZD240)阶段性成果】
(金雪,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主编,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高福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