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从这一历史观出发,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规律性内容进行解读的科学成果。今天,人类早已生活在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时代,即生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相连的全球化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阐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一步科学分析并揭示了当今世界历史进程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与以往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根本不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的物质基础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它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由原始封闭的民族历史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打破地域的限制和克服各种局限而获得完全解放的过程,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依存并走向统一的过程;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形式只是为人的彻底解放准备了前提条件,而不会使人获得彻底解放,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克服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历史的本质是走向共产主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艰辛的探索过程。他先后做了7个编年史摘录,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历史著作,而直接阐释世界历史理论的则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世界历史”的涵义作了明确界定:“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阐述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之后马克思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比如《资本论》就进一步阐释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晚年还留下了两部研究历史的笔记:一是《历史学笔记》,主要是对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的历史作了批判性评述,其主要关注点是: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起源,资产阶级为确立自己的统治所进行的斗争,与这一时期欧洲历史有关联的一些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历史。二是《古代社会史笔记》,对公元前1世纪之前欧洲历史的主要内容作了详细的研究性摘录。从马克思的这两部历史学笔记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从“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社会转化理论”等方面,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如何对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论断进行了修正;如何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东方革命与西方革命的关系等。
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价值。在原始社会,人类历史处于封闭状态。大约自公元前4300年,首先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开始了氏族制向阶级社会和文明时代的过渡。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制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生存环境及彼此之间的“封闭状态”。在古希腊,公元前8至公元前6世纪曾经出现了“海外大移民”运动。但是,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看,这并没有改变当时人类历史的“封闭状态”。在封建社会,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活动范围和交往联系虽然明显扩大了,但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其本质是封建主对大部分土地的占有和对劳动者的不完全占有。因此,封建经济仍然是一种自然经济,这就决定了人类在封建社会的历史行程,仍然没有从民族性、地方性的历史转向普遍性、世界性的历史。
马克思说:“虽然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从这时到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是封建制度瓦解、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各个民族之间开始有了交往,并逐渐成为经常性的交往。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这在更广范围内,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这一世界历史现象,指出这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必然历史过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把人从封建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这是一个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同时,马克思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深刻批判了殖民地制度:“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既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其中,黑格尔哲学就是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和《历史哲学》中,第一次系统阐发了他的世界历史思想。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他从“绝对精神”、“世界精神”或“自我意识”出发,把人类历史理解成神的理性的实现,把实践活动中的人类历史变成了神秘的、抽象的历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题,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的科学分析,论述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因此,马克思虽然从黑格尔的哲学出发,但无论在逻辑起点上,还是在价值取向上,都根本超越了它。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