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艺术哲学絮语》

2024-06-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艺术哲学絮语》
作者:尚杰
出版发行:商务印书馆(上海)
出版时间:2024年5月第1版

目  录
歇斯底里与精神的创造性
“啪嗒学”与“愚比王”
绘画中的真相
关于艺术边界的思考
美起源于莫须有的痕迹
切己性与不可置换性
“哇塞”——先锋哲学也可以这样出场
解构与当代艺术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艺术与哲学如此接近
习惯、记忆、时间
大地上的陌生人
画出喊叫是如何可能的
普鲁斯特的诗意小说
感官世界的诗意旅行
美是从习俗环境中瞬间孤立出来的奇遇
超现实主义绘画
心画
梵٠高的农鞋
思想的皱褶/巴洛克风格
艺术生理学:我们不是有身体,我们就是身体
残酷戏剧——先锋戏剧大师阿尔托的野性
20世纪欧洲哲学剧场剪影
哲学、文学艺术:似梦
旧物的魂灵
女性的哲学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后什么现代——支离破碎的愿望
绘画、诗歌、散文的区别
艺术与技术
 
自序
新世纪伊始,尤其最近几年,我陆续积攒下一些艺术哲学方面的文字,其中有学术论文,艺术展座谈会的发言,艺术刊物的访谈、随笔,甚至也有画评。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决定出版一套《艺术与哲学》丛书,向我约稿,使我的“絮语”有机会集结与读者见面,这是我的荣幸,在此表达我的诚挚谢意!
上世纪80年代始,我研读哲学。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都不曾对于艺术哲学问题有自觉的兴趣,我那时认为自己是思辨类型的,这个自我评价至今仍然有效。但是,事情在不知不觉之中起了变化,它是在我思想放松的时候发生的。第一次是1999年,我以随笔的形式写了一本小册子《解构的文本》,当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我的导师、国内著名的德国哲学专家和翻译家王玖兴先生读了这本小册子,当面对我连说了几个“好”字,又补充道:“你写得非常大胆!”这有些意外的肯定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因为王老师的话里有些观点与思想之外的东西,那是与文字本身有关的,而我之前并没有自觉注意到写作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它已经涉及到艺术,无论我是否在字面上讨论艺术。
那么,也许我并不了解自己。一个后续证明在2002年来到,那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另一本小册子《归隐之路——20世纪法国哲学的踪迹》。当时我写这本书是为了评职称,当然要卯足了劲。这18万字的小书获得读者的广泛肯定,又是在学术著作的写法方面的,但它决不是散文。如果我在学术写作过程中没有太拘泥于既成的学术规范,那并不是故意的,而是觉得没有感情的思想是枯燥的,而没有思想的文笔是浅显的,但我并没有特意做某种思想与感情的综合,这种混杂不可能出于外部的强加,而是不由自主的过程,没有爱就无法滋润智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没有在31年前到社科院攻读法国哲学方向的博士,如果我的博士论文不是与德里达有关,也许我就不会自觉关注阿尔托的残酷戏剧、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马格利特的《这不是一只烟斗》……对这些,我不是猎奇,而是思想本身的需要,不仅德里达,更有福柯、德勒兹,还有萨特“这只会写字的豺狼”,我指他的小说《恶心》,所有这些,原本都是为了理解其中的思想才找来阅读与观赏的,尤其对于研究当代法国哲学来说,根本就避不开这些作品,因为这些文艺作品,往往就是这几位哲学家的著作中所阐述思想的组成部分,就像乐音是音乐的一部分。如果你去掉它们,那么哲学思想和音乐就没有了、消失了。
我不认为自己具有某艺术门类技巧方面的创作天赋,但我的思维类型,属于那种不愿受约束的,喜欢幻想,甚至喜情绪,也许有人以为这对于掌握理性是某种妨碍,若是你果真这样想就错了,因为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哲学亦然。就此而言,艺术决不是哲学的一个例子,甚至就缘起的相遇而论,两者都是“元”:元艺术、元哲学。所谓元,就是原样的世界,不是模仿的世界。“元”处于任何规定性发生之前,原样的思想艺术发明各种各样的规范,但它自身则是任意且任性的,没有规范。此刻,学科的界限尚未产生。
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决不只是技巧,艺术是由想法-念头带动起来的,与神话-宗教密切相关,它们都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技巧只是其中的副产品。
无论我在写哲学论文,还是在做艺术评论,都是用自然语言表达想法,想法属于哪一类,是后来区分的结果。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只要在字句之中,将思想的情景详细描述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总是想着“这样写”属于文学,那样写,才属于哲学,那么我就既写不好文学,也写不好哲学。只有当我忘记这种区分的时候,反而有可能将两者合并起来,有兴趣地写思想本身。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