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评注
庄振华 著
出版发行: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6年6月
目录
前言 1
一 为何研读《逻辑学》 2
二 如何研读《逻辑学》 5
三 《逻辑学》所为何事 9
四 《逻辑学》的思想任务 12
五 《逻辑学》的内容 16
六 《逻辑学》的特色 17
七 说明与致谢 19
第一版序言 1
第二版序言 5
第三版序言 13
导论 1
第一部分 逻辑学
绪论 47
A 思想对待客观性的第一种态度 形而上学 70
B 思想对待客观性的第二种态度 95
I 经验论 95
II 批判哲学 103
C 思想对待客观性的第三种态度 直接知识 145
逻辑学的进一步界定和划分 163
《逻辑学》第一篇 存在论 178
A 质 182
a 存在 182
b 定在 196
c 自为存在 209
B 量 219
a 纯粹的量 219
b 定量 226
c 度数 230
C 尺度 239
《逻辑学》第二篇 本质论 245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253
a 纯粹的反映规定 253
a)同一性 253
b)区别 256
c)根据 264
b 实存 269
c 物 271
B 现象 278
a 现象世界 281
b 内容和形式 283
c 对比关系 286
C 现实性 298
a 实体性对比关系 318
b 因果性对比关系 322
c 交互作用 326
《逻辑学》第三篇 概念论 334
A 主观概念 340
a 严格意义上的概念 342
b 判断 349
a)质的判断 357
b)反映判断 359
c)必然性判断 362
d)概念判断 364
c 推论 367
a)质的推论 372
b)反映推论 380
c)必然性推论 382
B 客体 388
a 机械过程 392
b 化学过程 397
c 目的论 400
C理念 409
a 生命 417
b 认识活动 423
a)认识活动 425
b)意愿 434
c 绝对理念 436
参考文献 447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逻辑学》在其全部哲学著作中居于最根本与最核心的地位,这一点在黑格尔研究界久已得到广泛认可,应无疑义。而在两种《逻辑学》中,《小逻辑》原本是一部由黑格尔编定(三版“序言”、“导论”、“绪论”、各节正文及相应的“说明”)和学生记录(各节“附释”)的课堂讲义,正式出版也是为了方便听众上课 。该书的重点在于接引后学从事“哲学科学”,而不在于向其他学者进行精详的学术论证。
然而由于《逻辑学》体大思深,黑格尔针对同时代人所做的“通俗化”工作,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却成为需要穿过重重历史迷雾与层层思想密林方才有望抵达的“藏宝地”。本书正是因应这一状况,为初步接引青年学生把握黑格尔哲学的精义而撰写的。
对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国内外学界素有以《大逻辑》为中心展开研究的传统,对于《小逻辑》往往仅作旁涉。专门针对《小逻辑》的研究著作较为罕见。德国学者拉克布林克(B. Lakebrink)在上世纪70—80年代之交著有两卷本《黑格尔百科全书版逻辑学评注》 堪称其中典型。而德国学者德里罗(K. Drilo)等人于近年主编的《黑格尔百科全书体系中的思辨与表象》 中仅有少数文章与《小逻辑》相关。 在国内,贺麟先生所译《小逻辑》在那个哲学书籍匮乏的年代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曾磨砺整整几代前辈学者的心灵。已故的老一辈黑格尔研究专家张世英所著的《黑格尔<小逻辑>绎注》 、老一辈学者姜丕之的《黑格尔<小逻辑>浅释》 和中年学者卿文光的《黑格尔<小逻辑>解说》(第一卷) 也是学者们耳熟能详的。若论本书与学界以往的这些著作相比有何“新意”,或可冒昧列出如下几点:1)以明确的“知性—辩证的否定性理性—思辨的肯定性理性”的三分架构看待全书各层面的“三一结构” ,尤其关注在世界与事物的各层面上二元设定 的潜在、实现与突破问题;2)在西方宇宙秩序传统或形式感发展演变 的背景下,看待全书各核心范畴 的地位;3)以黑格尔思辨理性眼光下所见的现代性存续与转进问题为核心关切,考察一些关键范畴对于这一问题的意义。
该书的“前言”中讨论了与《逻辑学》全局相关的几个问题,并针对本书体例略作说明,为后文针对《小逻辑》的评注扫清一些“障碍”。其中主要阐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为何研读《逻辑学》;二是 如何研读《逻辑学》;三是 《逻辑学》所为何事;四是 《逻辑学》的思想任务;五是 《逻辑学》的内容;六是 《逻辑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