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视野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24届年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图为线下会场
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中国人学学会、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人学视野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24届年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
“人学视野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24届年会与会者合影【部分线上截屏】
在开幕式上,中北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教授致辞。他表示,此次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学专家学者齐聚云端,深入探讨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理论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北大学赓续红色传统,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不断结出可喜的丰硕成果。他希望以此次中国人学学会年会的召开为契机,全面加强中北大学与中国人学学会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度合作。
沈兴全教授致辞
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丰子义教授就会议的主题和讨论的议题做全面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从中国式现代化中内生发展出来的,又对中国式现代化发挥了理念引领的独特作用。从人学角度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应当看到文明的发展既是一个“人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化人”的过程。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高度重视“人的逻辑”问题。人类文明新形态遵循的是人的逻辑,以人民为中心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区别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本原则。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的逻辑”,应当关注人的发展的逻辑起点问题、具体内涵问题、推进逻辑问题、人的现代化问题、人作为目的和手段的问题。他表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对人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是人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契机。人学研究应当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现实,关注问题,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丰子义教授致辞
与会学者深入讨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学意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韩庆祥教授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是人本的逻辑,理解人本逻辑关键在于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结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学明教授强调,应高度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特征,社会全面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北京大学哲学系仰海峰教授从文明的含义、社会主义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三个角度分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沈湘平教授围绕“超越‘物是人非’的文明形态”指出,超越“物是人非”的西方文明本质上是要让人“是其所是”,这一方面吁求基于存在的实践理性主义,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将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为一种人类公共文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陈曙光教授表示,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所蕴含的进步强制逻辑、物质单边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了人民至上、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立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周丹研究员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既体现了文明的多元发展,也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困境的超越。南京大学哲学系孙乐强教授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透视”,从构建中国自主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比较中西方文明的伦理体系与现代化道路三个维度阐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教授强调,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权力、资本与劳动三者之间的关系,规制权力与资本,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胡刘教授围绕“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性”,阐发了人的普遍本质的历史性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规定性及其世界历史意义三个问题。
线上发言现场
与会学者从人学视角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赵剑英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中国化与时代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范文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本政治观的创新发展”,从政治价值、政治主题、政治制度与国际政治四方面,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包含的丰富的人本政治思想。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钟明华教授围绕“人的发展中老龄群体发展的关怀”指出,新时代党的政策蕴含着“积极老龄化”的维度,对特殊人群的关注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左亚文教授围绕“中国精神与人的本质发展”,指出中国精神要解答“何为人”“成为何人”“何以成人”三个关键问题。
与会学者深入讨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学逻辑的关系问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崔新建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之中,要避免“人的物化”“人的极化”“人的退化”的问题。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新夏教授围绕“人学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兼顾中国道路的特殊性问题,两个维度都要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理解。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张友谊教授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与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袁祖社教授指出,人的现代化问题本质上是现代性问题,应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以及价值逻辑审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围绕“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人的现代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中国人的现代化处于同一个历史进程,因此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学院贾英健教授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在于提供了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的视角和路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衍社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底蕴”,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底蕴。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邢云文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事业”指出,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不仅需要看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中国问题,还要看到人类现代化面临的时代性问题。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笑蕾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发展逻辑”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揭示了新时代人的发展逻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与会学者深入探讨马克思文明观的人学解读。南开大学哲学系李淑梅教授围绕“马克思的文明演变思想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既承认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又以扬弃资本带来的人的异化状态为目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在于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实现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全面发展。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围绕“自由自然的价值论”指出,自由自然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终极价值,人类的实践和历史应该以自由自然为基本价值架构,以实现价值体系为路径选择。河南大学吕世荣教授围绕“公共价值、共同价值和普世价值的概念辨析”,从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高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原因。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段虹教授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本理念和资本逻辑的差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王庆丰教授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文明的概念”分析了文明概念具的三重内涵,一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二是人类社会发展达到的历史成就,三是表达整个人类的社会存在的理想。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高惠珠教授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方面强调了全人类共同价值问题在当代人学研究的必要性。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白刚教授围绕“《资本论》的文明辩证法”,从辩证法的发展,对资本文明的超越与人的全面解放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文明观的人学内涵。
与会学者积极倡导中国人学自主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罗文东研究员围绕“构建中国自主人学体系”,指出了三条实践路径:一是继承古今中外人学优秀成果,发扬中国人学学会优良传统;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具有本土性、原创性的人学知识体系;三是总结实践和科学发展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仁忠教授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指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体系,就必须坚持理论自觉,知识自主与文化自信,最终才能在文明对话中彰显中国哲学的鲜明特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文兵教授围绕“人的感情的当代人学反思”指出,建构人学知识体系,不能忽视情感问题,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在人的现代化的过程中的重要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王海锋教授围绕“人是哲学的奥秘——高清海先生的人学思想研究”重点讨论了高清海先生对于人学研究的三大学术贡献。厦门大学哲学系张艳涛教授从学术领域、经济领域、精神领域与自然观四个角度分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贡献。
与会学者从生态文明视角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袁吉富教授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提出了三条实践路径,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正确立场,二是处理好发展和生态的关系,三是坚守国际生态环境政治责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徐春教授围绕“从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多样性的影响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出,文明既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发展状态。深圳大学田启波教授围绕“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建”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优化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目标、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研究员涂可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机构成分。
中国人学学会秘书长张梧主持
闭幕式上,中国人学学会秘书长张梧主持,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田启波教授作学术总结。他认为,与会学者以理论透析现实,以事实说明观点,线上交流热烈深刻。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笑蕾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为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盛宴,拓展了国内人学研究的学术视野。最后,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冰教授向中国人学学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发出热情邀请,期待明年相聚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
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田启波总结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笑蕾致辞
大会有六场大会发言,同时有六场平行论坛发言。来自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7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通过研讨,与会学者达成共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人学内涵。新时代的中国人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依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构建具有自主性、时代性、原创性的人学学科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人学力量。
“人学视野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24届年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