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新探暨《孟子通释》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2-08-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年8月15日,“通过孟子而思——孟子学新探暨《孟子通释》学术研讨会”线上进行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秀伟)2022年8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四川大学哲学系、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通过孟子而思——孟子学新探暨《孟子通释》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召开。

   

  2022年8月15日,“通过孟子而思——孟子学新探暨《孟子通释》学术研讨会”线下现场 

  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祥俊教授主持,他介绍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筹办和缘起。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大刚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李景林老师《孟子通释》这部著作功力深厚,兼经学家的训诂传统和哲学家的义理思维,结合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是孟子学研究的开创、典范之作,受到了学界的一致好评,可以作为大学哲学系、儒学专业的教材,他以李景林对《孟子》最后一章的诠释为例,指出其观点的独到与创新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章伟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孟子通释》鲜明体现了李景林教化哲学的特点,认为哲学除了知识化的路径外,还有生命生活化的路径,李老师的教化哲学兼顾两者。四川大学哲学系主任熊林教授在致辞中,祝贺李景林的新书出版,欢迎李老师到四川大学哲学系工作。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大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章伟文教授

四川大学哲学系主任熊林教授

  接下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景林教授以《道与学——孟子的圣道传承论及其现代意义》为题作引言发言。李景林对到场同仁和老师表示感谢,他希望借此次孟子研讨会时机,“通过孟子而思”,促进学界的交流研讨。他指出,“传统”的“统”是客观的存在,但“传统”作为一个偏正词组,最终还是落在传者本身的参与、创造上,这样才是一个当下的活的传统。孟子的圣道传承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传承的道统,一个是当下的学统的建构,是治道与学统的统一。他认为我们当今及未来的学术研究既要有学统上知识理论的层面,也要有道统上超越性价值认同的层面。

  15日上午,共有2场主题发言。上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曹峰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以《李景林先生的孟子研究》为题,认为此书在解读中充分吸收简帛资料等现代学术研究成果,在内容上正讲孟子,对思孟学派有很好的阐释与定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学智教授以《孟子的终极关怀及理学衍展》为题,论述了孟子思想的宗教精神,并以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和张载的思想为例,阐明了终极关怀在后世理学思想中的发展。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廖名春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孟子“天下之言性”章新释》,结合出土文献,通过训释“故”“则”“利”“本”等字对孟子“天下之言性”章进行了新的阐发。舒大刚的报告是《“三苏”父子的孟学观》,他主要介绍了苏洵、苏辙、苏轼各具特色的孟学观。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郭齐勇教授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学智教授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廖名春教授

  下半场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教授主持。曹峰的报告题目是《孟子与伊尹》,他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指出,在《孟子》一书中可以看到孟子对伊尹形象的塑造,孟子努力将伊尹塑造为儒家人物,意识到必须使用、消费伊尹为自己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曹峰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程奇立教授以《孟子礼学思想三题》题作报告,他介绍了孟子崇礼思想、孟子礼学思想的特点、孟子与荀子礼学思想的异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程奇立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孟子>的孝悌之道与家国情怀》,他认为孟子在孝悌之道问题上,上述尧舜,继承孔曾,将孝悌之道作为基点,推衍至治国平天下,提出以孝悌为基础的王道主张。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林宏星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动机效力与规范证成—黄百锐对孟子“同情心”的诠释及其反省》,以黄百锐对孟子“同情心”的诠释为例,指出黄百锐认为孟子的同情心应该纳入人的本能反应,且把欲望概念排除出去。但林先生认为前者的必然性很难证成,且认为孟子一书中存在大量的道德欲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丁四新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孟子哲学是子思子哲学的深化与发展》,他指出孟子对子思不只有继承,也有拣选与批判。认为孟子用新的四行说取代了子思的五行说,以此为基础开出心性论,奠定性善的形而上基础,另外孟子没有对《中庸》的中和、慎独之道等特别关注,也使得《中庸》在后世未被《孟子》所取代。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成有教授以《浅议中国哲学的圣贤品格》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宋代理学尤为关注圣贤问题及天理心性圣性概念,这与大乘佛教、如来藏思想体系恰恰符合了儒家天道性命合一的精神有关,他认为李景林的教化哲学是对儒家圣贤精神的阐发与揭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成纪教授以《孟子对周孔时代音乐观的发展》为题作报告,认为孟子弥合了孔子围绕音乐制造的古今、雅俗之争,使音乐恢复其一体性,以音乐的共享特质为传统尚和的乐论提供了理论支持,以人对音乐的无差别参与导出了“与民同乐”的政治观念。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徐冰教授在《情感的秩序与对象:“二本”问题与杨墨思维误区探析》为题的报告中,认为“一本”并不只是血缘关系的爱亲,而是本于亲情。所谓“二本”实则是无本,指出杨墨的思维误区在于抽象化地理解了道德,并没有真正抓住道德形成的心理和情感机制。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林宏星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成有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成纪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徐冰教授

  在主题发言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唐文明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丁四新教授分别对各位老师的发言做了精彩评议。

  本次学术研讨会为期2天,共有8场学术报告,来自国内高校、研究院所、期刊出版社等单位的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孟子哲学思想”“孟子礼学思想”“孟子的性命之学”“孟子与宋明理学”“孟子性善论”“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孟子》与中国的精神天下”“《孟子通释》中体现的教化意涵”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新书:《孟子通释》

  李景林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1年11月第1版

关键词:孟子;孟子学;孟子学新探;《孟子通释》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谢德)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