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对伯恩斯坦学术思想渊源的梳理发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语义观和社会符号学为伯恩斯坦早期的语言语码研究提供了宏观的语言学框架,萨丕尔、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人类学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开启了语言研究的“文化转向”,米德、涂尔干等学者的社会学思想的融入则把“语码”推演至教育话语的高度。这种跨学科的语言研究是20世纪社会学的“语言转向”的必然结果,为语言/话语研究搭建了一个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沟通的桥梁,也为探究语言、心理、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域。
【作 者】胡安奇[1] 王清霞[2]
【作者单位】[1]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006 [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510520
【期 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4-19,共6页
【关 键 词】伯恩斯坦 语言社会学 思想渊源 系统功能语言学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