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确定性与可错性

——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考察

2020-09-14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he Validity and Fallibility of Perce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sserlian Phenomenology

  作者简介:赵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488)。

  原发信息:《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196期

  内容提要:知觉认知的确定性是认知者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有效性的一个基础。怀疑论从每一个知觉都可能是错的出发,对知觉认知的确定性发起了挑战。关于知觉的现象学研究表明,知觉经验在原则上是开放的,即具体的知觉认知是可错的和可修正的,所以不具有最终的确定性。然而,现象学关于知觉的先验论证表明,我们的知觉仍然是朝世界开放的,是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无论对于理解知觉认知的本质,还是对于回应极端的怀疑论,胡塞尔的知觉现象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The validity of perceptual cognition is a basis for the cognitive 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Skepticism starts from the fact that every perception might be false so as to challenge the validity of perceptual cognition.Phenomenological studies on perception show that perceptual experience is in principle open to correction.Specific perceptual cognition does not have definitive certainty.However,the transcendental argument of phenomenology about perception shows that our perception serves as a valid cognitive access to the external world.Husserl’s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still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both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perceptual cognition and for responding to radical skepticism.

  关键词:知觉/确定性/胡塞尔现象学/怀疑论/perception/validity/Husserl’s phenomenology/skepticism

  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胡塞尔的语言符号理论研究”(项目号:17CZX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知觉的确定性问题

  知觉是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直接的认知方式。它是经验知识以及所有来源于经验的知识的基础。①我们在清醒的认知状态下,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等五种方式,获取关于外部世界中的自然事物的信息。知觉保证了我们的心灵向世界的直接开放性,以及关于世界的直接的认知内容。这些论述简要地勾勒了我们关于“知觉的信念”。但是,在哲学传统中,知觉认知的确定性,甚至知觉向世界的开放性,却受到了怀疑论的冲击。勒内·笛卡尔发起了一个经典的挑战。笛卡尔明确指出,每一个知觉都可能是错的,因为凭借自然的理由我们就知道,感官具有欺骗性(that senses deceive)。②在当代的哲学讨论中,这一怀疑论证进入关于“知觉问题”的争论中。如果错觉与幻觉是可能的,那么根据不可分辨者的同一性这一定律,我们的任意一个知觉经验都可能是错觉或幻觉经验,因此,我们对知觉作为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的信念,就遭受了严重的挑战。③而英国经验论的哲学传统加剧了知觉问题的严峻性。在约翰·洛克看来,我们能够直接感知的对象只不过是心灵的观念,而大卫·休谟更是怀疑,我们的知觉经验只具有主观的有效性和确定性,并不能提供关于外在世界的确定的知识。在彻底的怀疑主义精神下,当代怀疑论哲学家Barry Stroud甚至承认,面对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怀疑论,“对该问题的唯一的答案”是“我们无法知道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任何事情”。④从极端怀疑论的立场来看,“没有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类东西”。⑤这些足以向我们传达一个伊曼努尔·康德曾经公开宣告的哲学的“丑闻”——“我们没有任何足够的证据能够反驳”关于外部事物存在的怀疑论。⑥

  针对关于知觉认知的怀疑论,我们可以简单地区分温和的怀疑论与彻底的怀疑论。温和的怀疑论认为,我们的每一个知觉认知都可能是错的,而极端的怀疑论认为,这是可能的,即每一个知觉认知都是错的。在知觉问题上,笛卡尔的感官具有欺骗性的论证止步于温和的怀疑论,而笛卡尔关于邪恶精灵的论证挑战了一切知识的可靠性,也从根本上摧毁了知觉的可靠性。而为了阻断导向彻底的怀疑论,我们固然可以从逻辑形式上指出,从温和怀疑论的论题推导不出极端怀疑论的论题,因为这两个论题中的模态词(即可能)位置不一样。我们也可以从语义上指出,“幻觉”“错觉”,甚至“梦境”等概念有意义地使用的一个条件在于,真实的知觉这一概念确实能够有意义地使用,即并非所有的知觉经验都是虚假的。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需要一个关于知觉认知的基本特征与本质结构的哲学理论,以便捍卫我们关于知觉的信念。

  我在这里将基于埃德蒙德·胡塞尔的现象学,讨论知觉的确定性与可错性的问题。在面对怀疑论挑战时,本文将论证,胡塞尔的知觉现象学具有几个明显的理论优势。首先,胡塞尔的知觉现象学刻画了知觉认知的本质结构;其次,它承认知觉的可错性与可修正性,可以容纳温和的怀疑论;再次,它论证了知觉的最终确定性的基础,辩护了我们的知觉信念,回应了彻底的怀疑论。

  对知觉的基本结构与确定性的论证,服务于胡塞尔的整个知识论批判的哲学理想。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整个科学知识的大厦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而这一计划通过他对“关于科学的理论”(Wissenschaftslehre)的先验奠基来执行。严格的科学需要严格的确证,即“它的每一步都需要根据原则来确证为真正的和必然有效的”。⑦在胡塞尔看来,知识是层层奠基的;关于价值的知识奠基在判断的层次上,而判断的知识又奠基在知觉的层次上。因此,这一工作不仅要求,在水平维度上保证每一个层次的知识(如判断、推理等)的有效性,还要求在纵向层面上深入到认知的底层,在知觉经验的层面上论证认知的有效性。因此,知觉的确定性问题关乎胡塞尔现象学的整个图景的有效与否。

  胡塞尔宣称,彻底的认知澄清必须在先验现象学中进行。只有通过先验现象学对认知的澄清,才能揭示出先验生活对知识的贡献,说明科学知识的严格的基础。为此,胡塞尔深入到意识生活的知觉经验层面,试图在这里揭示出知识的原初的基础。因此,在认识批判研究中,现象学应该首先讨论知觉认知的确定性问题。我把知觉认知的确定性分解为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有关于单个知觉认知的确定性。胡塞尔对知觉的本质结构的分析揭示出,即使在可错的情况下,单个知觉认知仍然是关于外部对象的,但是并不具有不可怀疑的最终的确定性。第二个层面将知觉认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他从先验现象学的角度向我们论证,即使每一个知觉认知都是可错的,但是知觉仍然确定无疑的是关于外在世界的认知。接下来,我将分别考察胡塞尔对知觉基本结构的分析,这种结构如何容纳温和的怀疑论,最后通过现象学的先验论证辩护知觉信念,拒斥极端的怀疑论。

  二、知觉的基本结构

  胡塞尔宣称:“外知觉是一个持续的僭妄(Pr tention),它试图完成凭借其本质而无力完成的东西。”⑧因为,知觉的本质中包含一个矛盾(Widerspruch):知觉试图充分地和确定地认知一个对象,但是它只能从某些方面来认知对象,却永远也无法穷尽其对象的所有方面。知觉的本质结构以及对象的显现方式导致了,知觉认知并不能够完全确定地认知对象,也即是说,虽然知觉认知是关于对象的,但是它是可错的。知觉的可错性并不仅仅是由于,事实上存在容易与知觉经验相混淆的错觉和幻觉,而且它的本质结构使得它具有可错性。

  为了进一步明确这点,让我们来看一下胡塞尔对知觉的本质结构的分析。一般而言,“对空间事物的知觉无外乎是在其面前切身地有一个在那里的对象,但是总是从这个或那个方面、在与总是出现的新的方面的一致的进程中,拥有同一的存在的对象”。⑨根据胡塞尔的分析,知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复合体:一、关于对象的意识所真正拥有的(Bewuβthaben),例如,我看到的一所房子的正面和某些特征;二、关于非原初呈现的侧面的意识的协同拥有(MitBewuβthaben),例如,当我从正面看一所房子时,我知道它还有一个背面、内部和各个细部。⑩与之相对应,知觉对象包含真正被知觉到的部分和未被真正知觉到的部分,我所看到的房子总是既包含所见的正面和特征,也包含背面、内部和细部。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觉只是真正被知觉到的部分与非真正被知觉到的部分的拼凑。知觉在本质上有一种内在的时间性的系统。在内时间意识的结构中,知觉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知觉是时间性的流动的意识,它包括刚刚过去的阶段、当下瞬间的阶段和马上到来的阶段。胡塞尔称时间意识的这几个阶段为滞留(Retention)、原初印象(Urimpression)和前瞻(Protention)。(11)知觉中的每一个瞬间并不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而是作为滞留保存下来。在知觉的另一个方向上,知觉期待马上到来的阶段。例如,当我从一所房子的正面转到背面,我对它的正面的观察会成为知觉的刚刚过去的阶段,而我关于它的背面的观察是马上到来的阶段。未直接呈现的方面,以共同呈现的(mitpr senz)方式构成对象整体的部分。这种共同呈现的模式的基础在于内时间意识所提供的滞留与前瞻。在我们面向一个感性对象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随着知觉的进行,当我们变换角度朝向对象,它原来隐藏的方面,将会直接呈现给我们,而它原来曾经呈现的方面仍然以滞留的方式保持在知觉认知之中。在现在的时刻点上,带着滞留与前瞻的视域,知觉意向使对象未呈现的方面与直接呈现的方面,共同给予当下的知觉体验,共同呈现完整的知觉对象。

  从静态结构上看,知觉既有关于对象的直接感知也有协同感知,从时间结构上看,知觉既有原初的感知印象及其滞留,又有对新的感知印象的期待。正是由于这种结构,知觉认知具有某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来自于在时间进程中对象的显现对知觉意向的动态充实。在连续知觉进程的前瞻方向,有一系列的预想产生,并且新出现的预想也将不断地得到充实。原初印象是对一个特定的预想充实。例如,当我从房子的正面转向背面的过程中,我会期待它的背面,期待它是某种颜色的、具有某种形状。如果当我真正看到它的背面时,发现它的背面真的像我所期待的那样,那么我原来的期待就被充实和证实了。通过对象的给予而被充实和证实的期待会保持在知觉中,成为最原初的知觉认知。知觉就是这样一个“期待—充实—获得知觉认知”的过程。正如胡塞尔所说的,“知觉的过程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连续的过程,这些知识成为认识论意义上的所得;因此它形成了一个总是变化并总是更加丰富的意义。”(12)因为,知觉中的充实和证实总是通过对象的自身给与而实现的,因此,所谓的充实和证实正是对知觉对象的认知。

  除了对当下知觉的本质结构的分析,胡塞尔还分析了支持知觉确定性的其他因素。虽然知觉认知是不充分的,但是知觉进程不断接近对象的充分给与,我们可以调整知觉状态,争取获得更加精确的知觉认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知觉器官来认知对象,通过听觉、视觉与触觉等感官的相互确认来保证认知的确定性。(13)我们还可以诉诸交互主体性之间的相互确认,等等。我们还会借助于科学。在科学建立的最佳知觉条件的指引下,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对象的更丰富和精确地知觉认知。(14)知觉在其本质中包含一个理念,即完全地和正确地认知其对象。尽管这一理念不能在知觉中现实地达到,但是知觉仍然可以不断接近这样一个理念,不断丰富关于对象的知识,使得这种知识精确化。因此,在日常的经验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通过知觉能够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李秀伟)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