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10月26日,2023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走进青岛大学,深入了解青岛大学特色办学经验,共同探讨新时代青岛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肖江南 青岛大学党委副书记 主办方/供图
青岛大学党委副书记肖江南用“历史久”“学科全”“规模大”“成长快”“贡献大”五个短语向媒体介绍了青岛大学的发展面貌,强调了青岛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突出了特色办学经验和理念。他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青岛大学将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奋力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随后,教务处、科技处、人文社科处等部门分别从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向媒体记者具体介绍了青岛大学融合创新发展历程,展现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青大“路径”。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座谈会后,媒体记者们与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就青岛大学就专业集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科研成果转化、典礼育人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记者团走进青岛大学民间工艺美学馆、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等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参观活动 主办方/供图
为“民间工艺”注入“青春活力”
“看到的是文化,呈现的是美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的是理想。”在青岛大学民间艺术博物馆,锦绣民间工艺博物馆负责人侍锦热情地为大家讲解了各类文物器具的历史与使用,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工艺美学馆及阅读手艺博物馆负责人侍锦表示:“我觉得传统文化教育最核心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暗示、引导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沉浸性、耳濡目染的传播,让学生们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所在。”
锦绣民间工艺博物馆负责人向媒体记者讲解 主办方/供图
建设海上“棉仓”,让研究上“货架”
在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记者们纷纷走上前触碰一条人造血管,对于这种用纺织工艺制造的人造血管,大家表示既新奇又惊奇。“国家倡导研究需要研究什么?就是一个上书架,一个上货架。我们现在大血管做完了以后,现在还在做小血管,小血管全世界还没有丰富的一个产品。所以,我们中心虽然是一个省部共建的城市创新中心,但是某种意义上还是一个国家级平台。直接同企业合作,针对企业需求进行研发,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生态纺织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房宽峻介绍道。
媒体记者们详细了解科研成果 主办方/供图
将“书本上的概念”,变成“看得见的成果”
一进入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就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夏楠正通过手势向计算机辅助手术设备隔空传达指令,查看大屏幕中病人的器官病症。“我们做了大量的数字的规划,获取了许多器官样本并对其进行数字化,所以在数字器官的收集上,我们就可以基于大数据的研究,进行更精确的器官病症分类,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更精准地服务于个性化临床手术。”夏楠向媒体记者介绍道。目前,计算机辅助手术设备已在全国三百余家医院落地使用。
媒体记者听取成果介绍 主办方/供图
在青岛大学,有这样一个地方,多年来帮助实现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它就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的概念认证中心。青岛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概念认证中心是省立高校成立的第一家。“在这里,学校与政府、第三方企业共同成立‘资金池’,将学校老师的小项目成果用‘资金池’的前期资金使得其完成公示,再在政府、企业落地,成功概率大幅提升。”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谷正说道。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互联网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主办。10月23日—27日,50余名中央及全国各省市重点新闻媒体将陆续走进山东高校,全方位开展实地调研,围绕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报道,感受齐鲁大地高校建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