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专题
>
社科网专稿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进行时
>
项目动态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体制机制建设
2025-03-04
作者:
王春燕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王春燕)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体制机制建设研究”开题会在京召开。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对项目总体设计进行了陈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项目组围绕不同时期生活品质的内涵、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体制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具体来说,项目将基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基础,构建评估中国人民品质生活的分析框架,深入研究收入分配和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家庭支持政策等,以提高家庭生活品质、推动个体全面发展为标准,分析社会政策体系在不同时期的价值。
项目围绕生活品质的理论基础、生活品质的测量框架、重点政策领域体制机制建设三个重点内容,设置了生活品质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社会政策解释框架、收入分配与就业政策建设、社会保障政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建设、家庭生活品质和个体生活品质五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负责人、项目问卷调查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研究内容。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熊跃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马福云、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尉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屈小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韩克庆对项目进行了评议。
评议专家建议项目组注重研究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探讨不同时间段、不同群体生活品质提升内容,界定理想型生活品质的内涵,并对人民生活品质的未来进行展望。项目不仅要以宏观数据衡量人民生活品质,更要考虑人的微观感知,可以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纳入生活品质衡量指标。希望项目组将研究重点放在“体制机制”上,分析影响生活品质的核心问题,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体制机制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评议专家总体认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体制机制建设研究”项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社会政策角度入手,聚焦重点领域,找准了具体研究对象。框架设计科学合理,研究计划、阐释计划可行。项目组成员对本领域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积累,相信能够高质量完成该项研究,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项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单位代表、院外专家学者等参加会议。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齐泽垚】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2025年新入院人员培训班
发挥政治思想史研究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作用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24)》在南京发布
《新时代孙冶方经济理论研究》新书发布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