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漫“话”新征程|尊老爱幼重阳暖

2024-1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时节,秋高气爽,人们往往呼朋引伴、登高望远、饮酒赏菊、吟诗作对,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季节时令变换,体会人间离合悲欢。
  何谓重阳?《易经》中,“九”为阳数,九九即为“重阳”,又称“重九”。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相传始于战国时期,唐代才正式将其定为节日,此后一直延续至今。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重阳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别称。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寓意长寿,人们还常在此日祭祖和推行敬老孝亲的活动。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老年节”。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又赋予了传统节日新的内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征程上,“银发战队”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书写下几多感天动地的壮歌,令人肃然起敬。袁隆平院士曾领衔技术团队刷新“海水稻”亩产新纪录,钟南山院士始终奋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
  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一辈的奋斗。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曾经年轻,奋斗毕生,当步入晚年时内心更渴望阖家团圆、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温情与幸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和精神财富,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时至今日,重阳佳节愈发彰显出喜庆欢愉的氛围,融团圆、饮宴、登高、赏秋于一体,呈现出多元的文化意蕴。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聊聊。对老人的关爱和孝敬,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九九重阳合家欢聚,既是团圆节、老年节,亦是“儿女节”。在这个属于陪伴的节日里,老人携幼童一起登高望远,祖孙一家其乐融融,无比惬意。整个社会尊老爱幼,呈现出和谐友爱之象。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继续传扬,愿天下老人都能安享幸福祥和的晚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