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以原文化部组织实施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及其“国家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前身)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挂牌成立为标志,全球范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并主导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在我国全面系统开展,已走过了20年的辉煌历程。
2024-09-02晒盐技艺(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除传统技艺外,运城制盐还广泛涉及历史、生产、经贸、城建、社会等多个方面,其保护工作应扩展至更广阔的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为此需要运用系统性思维对运城盐湖进行全面审视。非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自然、社会、生活在这个系...
2024-06-26对非遗保有主体权益的尊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他基本文件中蕴含的重要精神。中国自加入公约以来,在非遗法治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对非遗保有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权益保障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修订和相关法治建设中,确立保有...
2024-04-26《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伴随着教科文组织对性别平等的关注日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性别关切也逐渐增强。诸多缔约国实践中都呈现了同一种趋势,即文化间对话的频率增加,令固化了的性别等级在跨性别越界实践的冲击下开始松动。在这一过程中,性别的意识养成与世界社会的流动特质,促...
2024-01-17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社会实践来看,文化主管部门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本质上的非遗保护工作并非文化主管部门的独立行为,而是以文化主管部门为重心,结合其他相关机构乃至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为辅助的多元行动。
2024-01-042003年10月1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非遗公约》)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2006年4月20日,在《非遗公约》批准国达30个之后的3个月正式生效;截至2023年2月17日,已有181个国家加入《非遗公约》。2008年6月,《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二届会...
2023-11-08非遗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附着于非遗之上的所有权和次生权利在传承主体之间流转、嬗变和演进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与非遗相关的权利流转和嬗变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非遗权利牵涉不同主体之间的文化话语权争夺和国家文化主权维护。这就需要我们将保护民族文化内涵作为第一要旨...
2023-10-24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情感、增进民族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截至2022年9月,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2023-10-13俄罗斯塞梅斯基人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因宗教、历史、政治等原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空间。塞梅斯基文化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和意义,成为文化政治的风向标。在当代,作为文化遗产的塞梅斯基文化空间再次受到世人瞩目,这与俄罗斯当前的文化政策和战略、国际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密切相关。塞梅斯基文...
2023-09-12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根源于认知上人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局限于技艺的对象化生产和物化生产。作为社会历史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由特质技艺、关系技艺和社会技艺构成的,包含复杂主体的社会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是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空间实践)、构想活动(空间表象)...
2023-07-17为克服现有劳动关系概念和认定规则的缺陷,应对平台用工兴起的规则需求,矫正司法实践存在的偏差,...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新时代赋予的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