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代的“世界性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遗产政治学的色彩。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强力推动的“非遗保护”包含着在世界彰显“东方价值”的战略意图,取得了伟大成就。然而,从学科角度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关涉的范围宽,边界广,内涵多,形式杂,与相关学科交错、交叉、交集现象严重...
2023-06-16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已在许多学校蓬勃开展,但依照现在的建设套路,完全受制于学者们的话语霸权,必然导致传承人作为非遗主体的话语权缺失。如何保障非遗学科建设凸显其本体属性并达到预期目标,推动传承人进入非遗学科体制内部并成为建设的主体至关重要。这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决定的,传承人所秉承...
2023-08-2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战略思想,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传承发展道路。“两创”成为继“二为”“双百”方针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飞跃。创造性转化、创新...
2023-04-24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毋庸置疑,但相当长时间内,这种关注都集中在对基于历史遗迹、文物、典籍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的范畴之内。自20世纪晚期始尤其是21世纪以来,人们才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2024-06-28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生命力的表征,活态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根本实现手段。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各种媒介,物质媒介、符号媒介、传播媒介等不同媒介类型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条件。其中,身体媒介极为重要,身体在场和具身知识确证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但随着媒介技术的演进,传承人的身体...
2024-06-19信任是数字环境下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基础。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是一种具有重构和演绎特质的叙事方式,在数字化、数据化和艺术化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信任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人机交互特征体现出系统、信息和用户之间的相互连通和协同影响,系统叙事的可信度和用户体验的信任感构成了信...
2024-05-28非遗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活事实,是多民族活态文化的整体生态。当下大学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仍处于学科分科时代的结构框架中。21世纪,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文明转型期,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非遗在教育领域中事实与价值关系不对等的问题,探索复杂性实践的理念与方法。回顾近百年来非遗...
2024-04-30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国名词审定工作历史悠久,历来是国家工程。清末设立学部编订名词馆,严复提出名词编订要旨,即“一名之力,旬月踟蹰”。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设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设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时事、文学艺术等五个小组,开展名...
2024-04-08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定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高度概括凝练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从中国的物质...
2024-03-25本文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作者把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看成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当成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2023-04-26原始思维具有两重性,即逻辑思维与原逻辑思维交叉共存。从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复合工具和狩猎活动,新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张择端的艺术成就,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