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代的“世界性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遗产政治学的色彩。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强力推动的“非遗保护”包含着在世界彰显“东方价值”的战略意图,取得了伟大成就。然而,从学科角度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关涉的范围宽,边界广,内涵多,形式杂,与相关学科交错、交叉、交集现象严重...
2023-06-16凡体系皆以整合为基础,围绕概念形成核心范畴并完成框架体系的建构。基于二十余年的非遗保护实践,亟须依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现有分散的非遗概念表述进行整合,厘清与传统学科门类界线的前提下,形成体系最为核心的范畴与最为基本的关键词。对非遗、文化遗产的深刻认知,正像房客除了要知道房租,最为紧要...
2023-07-21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已在许多学校蓬勃开展,但依照现在的建设套路,完全受制于学者们的话语霸权,必然导致传承人作为非遗主体的话语权缺失。如何保障非遗学科建设凸显其本体属性并达到预期目标,推动传承人进入非遗学科体制内部并成为建设的主体至关重要。这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决定的,传承人所秉承...
2023-08-2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战略思想,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传承发展道路。“两创”成为继“二为”“双百”方针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飞跃。创造性转化、创新...
2023-04-24近年来,随着自媒体视频的兴起,“李子柒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蜚声海内外。融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可选择的形式众多,如电影、电视剧、动漫、短视频、演艺节目、网络直播、研学旅行课程等,其核心要义在于转化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形式”“神韵”“内隐”与“外显”四个维度,达到“形神兼具,...
2024-12-1911月9—10日,“学科分工与学术协同:非遗学科建设”2024年学术论坛在济南举行,专家学者就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分工、学术协同等相关话题展开学术研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及专业建设新挑战、新路径、新举措,共同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2024-11-25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毋庸置疑,但相当长时间内,这种关注都集中在对基于历史遗迹、文物、典籍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的范畴之内。自20世纪晚期始尤其是21世纪以来,人们才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2024-06-28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生命力的表征,活态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根本实现手段。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各种媒介,物质媒介、符号媒介、传播媒介等不同媒介类型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条件。其中,身体媒介极为重要,身体在场和具身知识确证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但随着媒介技术的演进,传承人的身体...
2024-06-19信任是数字环境下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基础。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是一种具有重构和演绎特质的叙事方式,在数字化、数据化和艺术化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信任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人机交互特征体现出系统、信息和用户之间的相互连通和协同影响,系统叙事的可信度和用户体验的信任感构成了信...
2024-05-28非遗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活事实,是多民族活态文化的整体生态。当下大学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仍处于学科分科时代的结构框架中。21世纪,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文明转型期,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非遗在教育领域中事实与价值关系不对等的问题,探索复杂性实践的理念与方法。回顾近百年来非遗...
2024-04-30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重大原创性和标识性概念。就其内涵来说,“新的文化生...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新时代赋予的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