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之声】杨彬彬: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认识

2024-01-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新时代以来,党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演进逻辑、历史经验、内在规律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坚实基础、广阔空间和科学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论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内涵,深化了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性、规律性认识,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必须时代化才能焕发生机、绽放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实践、新特点、新经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内涵。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通党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提出,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且也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尤其是其中关于基本原理与特殊时空、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为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内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观察视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和方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更加清晰。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丰富发展,深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机制深刻理解,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前提条件。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党的发展壮大、对于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并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进行了历史性梳理和系统性概括,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百年党史中的重大历史意义,并从历史经验的角度阐述了坚持理论创新的必然性和重要性。2022年,党的二十大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丰富内涵、重要地位和实现路径。

  

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命题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本身的认识,而且高度重视对理论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理论创新规律的揭示。其中,“两个结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是百余年来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一方面,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具体机制的认识,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推动了我们对中华文明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再思考,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中的资源意义和方法意义。

  “两个结合”理论命题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两个结合”重大命题进行了系统全面阐述,为我们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了科学指南。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命题和要求。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深刻指明了“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了高度肯定,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并就“两个结合”的前提、结果、重大意义,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深远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

 

总结了“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找到了“两个结合”这一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而且总结提炼了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用这“六个必须坚持”概括和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二十届中央政治局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主题进行了第六次集体学习,进一步肯定了“六个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而“六个必须坚持”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成为时代思想精华的内在机制。“六个必须坚持”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长期的根本指导性,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升华和时代性表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精神品格、科学态度、思想方法、实践要求,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既要科学运用这些方法论实现新的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也要在深刻把握理论创新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完善方法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的接续性发展、时代性创新提供路径方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苏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