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林山谷,幽静狭长,硕大的栗林之中,看起来屋前屋后一亩三分地,却藏着一个“惊世骇俗”的王国。
一段时间里这里主要住着一群学者,学者为王。每天学者在这里学习功课,研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天下的事情吵得面红耳赤,他们还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运动,一起不知年岁打打闹闹。宁静时山谷里只听得鸟语虫鸣,喧闹时运动会的呐喊声,加油加油……还有歌声、音乐声,欢笑声响彻山谷。这里没有人直接管理他们,他们自我管理,学员即干部,干部即学员。这里一切安然有序,学术是这里的主要生产活动,知识是这里的主要生产要素,自律是这里的主要社会规则,这里的产出是思想成果,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
学者们容易在自己的王国里自封为王,有一个学者专门研究格萨尔史诗在青藏高原某地的民间传唱,一辈子就守着这个地方的这个领域,积累的资料以及本人的见识在学界无人能及,所以自认为是这个领域的王者。王者必须显示自己的威风,对所辖区域或者领域宣示主权,所以凡有涉及这个领域的议题或者论断,如果没有征询其意见,稍不留意,很容易被他抓住把柄。外人冒冒失失闯入一片领地,便会有阴森森的低吼,未见其人但闻其声,或者有人不动声色,道出,“来者何人”,仿佛不请示他,就是冒犯他,他得教会来者如何做好客人。
同时王国也是众王之王国,学者也因为自己的卓越创见,被人们视为所在小王国的王者。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王,每个学者都受封有王的称号,比如“马列王”“社会王”“杂志王”“文学王”“经济王”“历史王”“政治王”“外交王”……有一个学者是区域经济领域的专家,久负盛名,启发了整整一代人,所以一提起这个领域,必提这个专家的名字。还有一个学者专门研究治理,所在系的师友及学生专送了一个外号“XX治理”。王者称号封授不来自封建君主,却来自学界或者民间的推举,王者名号有没有被公认,正如一个国家是否被国际上所承认。国家承认是国家独立的前提,学术名号承认是学者成名成家,彰显一个人价值和地位的前提。
学者们是所在领域的王者,不管是实至名归还是名实不符,首先总是要有架势,所以学者初见面,是斯文的,也是彬彬有礼的,但一起时间长了,日久见人心,既可能越来越见出其美好和高尚,也可能越来越发现其“可恶”或者“粗俗”之处。学者相聚时,相当于一群国家领导人在开国际会议。你来自一片领土,代表你所在的国家,也意味着你背后都有一个国家,所以你是强大的,同时你代表国家,也要体现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你不能低下头。学者也起码代表自己的研究领域,学问自立必有人的自立,研究领域有没有价值也决定于耕耘其中的学者的坚守和创见,这本身就是自己给自己的“面子”,也因此,为学离不开一份尊严,你有君王般的尊严,你的成果才有一分江湖的尊严。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也有不少的人是认为自己的成果不错,有创见,所以人是有尊严、有价值、有地位的。
学者交流类似春秋战国时的君王会盟、外交斡旋,国与国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合纵连横,这些学术君王见面,或者即使不是君王也是君使、使臣,代表国家利益寸土必争。学者们代表所在的领域,时时进行激烈的交锋。一些常人看来一目了然的议题,看似简单的表达,却在他们中被不断复杂化,动辄一大堆理论,一连串公式,洋洋洒洒万语千言。有一个学者为了论证《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袭人真实的关系,甚至都写了好几本书。最后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模棱两可。外界抱怨,“你这个结论我们都知道呀,还用你来说”。殊不知,彼结论不同此结论,他的结论和你的结论虽然字面上差不多,但内涵可是差之千里。学界中虽然同为专家,但就某一领域或者议题而言,也有内行与外行、专家与非专家之分,专家只对所在学问领域而言,离开自己的领地就不再是王者。
理解专家只对也只能对所在领域负责很重要,否则极易闹出很多笑话,甚至自毁长城,包括“圈内”和“圈外”。且先不说对错,但从态度,有的专家对什么事情都爱发表意见,他本是自己小王国,小国寡民的君主,却妄图做天下的君王,对什么地方什么事务他都要指手划脚,发号施令,所以不知不觉就侵犯了别人的领地。关于事物和思想识见的对错,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即使是神人也难说出个一二三四,何况作为凡人的学者。学者应该是某领域智慧的化身,不应说出自己领域之外的非智之语,否则相当于毁了学者自己的长城。还有外界,往往在初期对学者易抱不切实际的幻想,盲目相信专家所言。我有一个长辈,经常听她在引以为据时说,“报纸上说”,仿佛报纸上的白纸黑字就是对的,这也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有很多次因为盲信学者而造成自己的失误,结果她最后又归罪于学者,完全否定学者。完全否定学者和完全盲信学者都不是正确的态度,科学自始至终是一个过程,与其说治学是正确的过程,不如说治学是错误的过程,学者屡败屡战。
学者甚至像一个农民,因为有自己耕种的土地,耕者有其田,所以不用去屈就于别人,也不苟同别人。不高兴,可以拉起自己的篱笆,不理别人,关起门来,种自己的地。不求人,不靠人,对于不喜欢的人,哪怕是隔壁邻居,也可以老死不相往来。你可以说学者狭隘,但专业领域的坚守也是为学所必须。你可以说学者孤傲,但学者如果没有甘坐冷板凳精神,不可能磨砺锋芒,出真知。农民种出了粮食,这就是成就。农民保持了千百年的存在,即使科技不断进步,但还是不能离开他们,农民这个职业身份是社会所必需的,其职业履历也是成功的,说学者像农民一点也没有污辱其身。农民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而学者是劳心劳力,成果是用心血熬成。有一个老专家曾经告诫大家,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界以成果说话,没有农民的俯下身子,以为发号施令,靠金钱买卖,甚至结党营私就能搞来成果,这是不可能的。学者要有一份辛劳一份收成的职业操守,切忌投机取巧。
学者有时还像一个俗不可耐的人,可以骂出低俗的话,让神圣的学术殿堂变成路边的不堪之所。你也许认为这是学者在跌落神坛,没有想到学者作为智者,有智力的人,首先也是人,出自于普通人,也要回归于普通人,更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置身于普通人之中,低俗而不违规,不违法。市井也是他们的容身之地,凡法不禁止之处皆可行,凡道德不违之所皆可居。学者不仅仅是像俗人,他简直就应该也可以是俗人。这些俗人还可能恶言相向,因为不同意某人观点,而不同意这个人。甚至拳脚相加,背弃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基本处世之道。有个科研单位思想交锋激烈,同一部门观点分歧严重,大家说不通,就只好用拳脚开路。弄得这个部门行特例,可以不坐班,领导就是想让各位专家神人回家静坐,不出来惹事生非。但意想不到的是,第二战场再次被开辟出来,这帮人转而在网上骂开了。互联网这么发达,实体论战不行就虚拟论战,不争出个是非曲直不罢休。这也是学术的斗争精神,不一定是坏事,就怕大家唯唯诺诺,似是而非,没有鲜明的观点,没有理论的鲜明战斗力。
我们学员班,栗林山谷是我们学术王音的响彻之地,栗林山庄是我们众王的宫殿,溪丽湖是我们闲时纵横王论之所。每星期都有学员论坛,时间总是不够长,到目前还比较斯文,大家能够谦让,那是因为大家将于永恒的岁月在一起,相逢的这段时间还不够长,斯文总会有扫地的一天。呵呵,哪个孩子不吵闹呢?学者是科学的孩子,是在吵闹中成长,不吵闹哪能成长。不拉下面子批评,哪能进步。没有点斗争精神,哪能够颠覆式创新,根本性突破。
所以学者王国,学术众王聚在一起是一件很热闹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也是可能引发“纠纷”的事情,更可能是引发“风暴”的事情,包括头脑的智力风暴,和人生的轩然大波。我们的党校,地处狭长幽静的栗林山谷,但山谷只是一片背景,站在云蒙山巅,可清晰地俯视这片美丽的图景。群山掩映之中,一片红色的屋顶,一般外人看不出,里面竟然藏着可以惊天动地的一群神秘学人。仿佛山腰的那里和山顶一样都归于宇宙的宁静,其实不然。天上神仙行走,晚上携星星走马灯;地上神人往来,携智慧不断碰撞出灵光。山谷之中,忽而沉寂,忽而热热闹闹,每次从市区返回,就相当于大部队开回,整个山谷尘土飞扬,那是学术的尘埃和地气,是灵光在泛起。整个山谷喧嚣满天,那是求问的声音响彻天空。整个山谷人仰马翻,那是大家学累了,讨论累了,甚至争论得精疲力竭了,进入梦乡。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