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为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一定的学术支撑。该课题的主要逻辑是,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个体层面,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在文化发展和建设层面,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文化的生产方式、形态、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在这样的逻辑支撑下,我们将文化需求侧和文化供给侧同时纳入分析之中,来研究文化强国建设应当如何顺应和利用数字时代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研究主要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
第一,数字时代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和文化需求满意指标的构建。文化强国建设,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数字化发展影响人们的观念、心理和行为,我们的研究就是要了解在这一影响下,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点,构建相应的指标来测量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满意程度,未来可用这一指标来检测文化发展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主要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和访谈来完成这一方面的研究,我们团队今年在院里和所里的大力支持下,在完成院里交办的任务的过程中,展开了对人民群众文化发展满意度调查,为指标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将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完善和确立指标。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捕捉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心理特点。另外,针对一些特殊地区和群体,比如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各种亚文化群体,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可能存在局限,我们会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进行研究。
第二,数字时代,在文化供给侧,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供给渠道和文化传播特点的研究。这一主题主要研究三点:其一是信息技术和新媒介的迅速发展让文化生产方式不再局限于专业-观众这种单向输出,还出现了借助网络,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的一种参与式文化生成样式。其二是文化供给渠道有更多数字化选择,同时也面临数字治理、数字鸿沟等问题。其三是文化传播媒介极大丰富和多元化,如何实现文化创新与媒介融合,利用受众较多的新媒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团队前期有较多关于网络直播文化和短视频文化研究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新媒体平台进行走访调研,对一些典型的基于网络生成或传播的文化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并对媒介用户进行深度访谈。
第三,在前两个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时代文化供给侧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满意度如何匹配,以更有效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终提升数字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广泛共识。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如何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包括传统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二是构建文化自信指标,了解当前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特点,分析数字化背景下文化自信提升的路径机制。三是了解人民群众价值观共识现状,分析数字化时代文化形式对价值观凝聚的影响。这部分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宏观数据分析、社会心理学实验和调研完成。问卷调查方面,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满意度,研究文化供给侧的文化形式、传播方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展形式和文化需求侧的人民群众的文化认知、文化自信、文化价值观等,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我们团队与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老师探讨过,在这次研究中,我们会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阐释融入到调查当中,以便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宏观数据分析方面,计划将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宏观数据和我们研究所累积的社会心态数据、文化调查数据相结合分析,看实际的文化发展情况与当地文化需求满足和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实验,计划通过操纵一些文化表现形式或传播方式,来检验不同文化表现形式或传播方式对文化自信的影响。调研方面,是对现有的一些文化建设的数字创新实践进行调研和走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研究”项目首席专家 高文珺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