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四重进路

2023-09-12 来源:山东大学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科支撑。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就必须抓住学科建设这个根本,毫不犹豫地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好建强。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把准学科定位方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门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兼具的学科,其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功能定位必然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研究、阐释、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这门学科的重要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定位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放到事关党和国家思想理论与政治建设的大局高度进行考量。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具有理论逻辑和学术品格的科学理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更好地为其他学科提供大方向、大原则与大标准。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优化学科发展布局,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来讲,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的设置,从整体上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同时,要厘清各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使二级学科带头人明确所属学科的研究方向,突出二级学科当中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专长。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要处理好与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相关研究上的学科特色,同时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开展交叉研究,在学科联动当中探索新的理论增长点。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实现学科发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多次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重要部署,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多次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严格按照这些精神指示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同时根据学院自身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据可循,确保学科发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承担着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多元社会思潮交融激荡,青年大学生容易产生思想混乱,思政课的开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要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必须从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这三大方面着力。

  一是要强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思政课各门课程。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明了方向。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思政课各门课程,要全面介绍与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注重系统整体设计、分段分科推进,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中有序铺开,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导学生提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二是要强化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教材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是承载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的媒介。在以国家统一教材作为教学依据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指导思政课教师吃透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积极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同时,组织编写并使用更具地方和学校特色的辅助教材、理论普及读物等,形成辐射各个年级,涵盖纸质与数字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思政课教材体系。

  三是要强化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加强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是切实增强思政课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在教学内容上,要将深奥的理论内容与高校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材核心观点与学生密切关注点相结合的前提下形成科研专题,面向学生讲授,增强教学的具体性和针对性;在教学话语上,要将抽象晦涩的学理话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以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通过影像资料立体展现文本内容,将久远的历史内容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时空当中去,增强教学的情境性和现实性。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马克思主义而立身,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宗旨。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日常中心工作之一。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内涵式发展同样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层面着力。以科学研究支撑教育教学,以教育教学促进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理想状态。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前提在于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正是找到了这一救国救民的真理,才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道路。因此,研究、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的书斋式学问,而是要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要注重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政治方向,在充分尊重学术自由的前提下,保证学术研究的政治立场坚定。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核心在于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导向。基于鲜明的时代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造,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和理论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们只有抓住当下最突出、最紧要、最核心的现实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当中寻找到理论增长点,围绕着当前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激荡,产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才能真正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水平,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内涵式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关键在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科体系。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合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的规定性,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展开系统研究,真正做到“在马言马”。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等所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紧紧围绕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展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真正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土壤之中。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都为高校思政课提供着学理支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还要紧紧围绕着思政课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展开,使理论研究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也是高校学生思想和精神的指引者,更是思政课改革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主力军,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推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必须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从多个方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目前来看,根据高校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规定,各大高校都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了思政课教师人数,优化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进一步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应着重从内在驱动因素层面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认同感、获得感。

  一是要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思政课是一门铸魂育人的课程,思政课教师在其中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与其他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和价值塑造。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加强对党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及思政课改革创新相关文件的学习,实现理论学习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在持之以恒地理论学习和使命教育当中培育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增强其立德树人的使命感。

  二是要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认同感。思政课教师的认同感首先是指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认同感。思政课不是一门一般性的知识性课程,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强化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这门课程的核心任务。这就决定了办好思政课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锤炼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解决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的问题。同时,思政课教师的认同感也指对思政课科学性和专业性的认同感,对思政课政治性的强调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其科学性,要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使思政课教师能够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

  三是要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一方面来自教书育人活动中学生的正向反馈,高校学生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性群体,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胜任思政课教学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从政治立场、教学技能、科研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促进思政课教师不断成长,这样才能使其在教学当中有更强的获得感。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另一方面来自学术研究中的成就感,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学术研究机构建设,积极促成学术团队的组建,开展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完善科研评价标准,设立基金项目予以经费支持,为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搭建优质的学术平台。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