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力办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2024-06-19 来源:人民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平台搭建、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建好大师资 为思政课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学院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资深专家影响日增,如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张骥教授家庭入选全国首批教育世家,2022年,朱月龙教授荣获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一等奖。中青年教师创先争优,2024年,杨辉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李素霞获评河北省拔尖人才。团队建设成绩喜人,202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团队荣获首批“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建强大学科 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
  201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以来,学院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持续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科体系更加完整,在国内较早、省内唯一构建起贯通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地位大幅提升,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稳居全国前20%。学科贡献不断彰显,重点强化3个专项人才培养,为各高校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了人才支持。
  搭建大平台 助力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式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工作,努力通过平台建设强化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谋划建设国家级高端平台,近五年来新增全国首批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2021)等7个国家级平台。认真建设省级重要平台,近五年来新增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立德树人研究中心(2022)等6个省级平台。
  深化大改革 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模式,不断打造与整合“真知课堂”等“四个课堂”,实现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有效对接。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门课程在国家级精品课基础上转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推动大科研 为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夯实基础
  学院支持教师团队从思政课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取得较大成果。高水平研究成果丰富,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20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学术著作27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2项。智库建设成效突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建议与思考》等多项研究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在相关文件中采用。
  开展大合作 主动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学院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在全社会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作出重要贡献。推动校校联合、馆校融合,如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组织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河北实践研修。主办“第十五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在全国高校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学院选派48名优秀思政课教师与全校24个教学单位对接,协助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形成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拓展大服务 不断彰显思政育人的社会价值
  学院努力打造理论宣传思想阵地和社会服务高地,产生积极社会影响。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学院思政课教师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550余场,听众累计达11.5万余人。积极开展培训研修,五年累计开展省级以上培训研修50余期,多次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等部门的表彰。认真开展精准帮扶,如每年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对民办高校和兄弟院校进行思政课建设帮扶。
  抓好大未来 让学生在教学相长中凝心铸魂
  学院始终把青年学生培根铸魂、成长成才作为思政教育的目标指向、未来希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五年来,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奖励200余项。2023年,本科生董天心获“田家炳杯”第九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博士生李泽璐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本科生史诗、孙雪冰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硕士生滕振远等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