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高水平开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9-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高水平开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坚持高水平开放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促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带来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着力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先手、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为抓手、坚持绿色与创新为推手,使高水平开放落地走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引进来”“走出去”“外通内畅”的根本保证,也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硬联通”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交通先行作用”。交通作为物流、人流的载体,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重要纽带。近十年来,我国铁路、公路里程数增加110万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速公路及高铁里程数位居世界第一,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建设相对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并适应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加大对薄弱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把填缺补短的建设落实到位。全面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式交通网络体系,打通交通“大动脉”,为畅通经济循环提供坚强支撑,为我国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创造必备物质条件。我国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存在一定的区位优势,要依托“一带一路”加快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西部地区连接“一带”与“一路”的纽带作用,使西部内陆从开放洼地变高地,从而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劲引擎,成为激活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高水平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以高质量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其不断完善有利于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并为扩大地区开放水平,实现“万物互联”,畅通经济循环提供必备的物质保证。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但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数字经济基础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地区延伸,以补齐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短板,让各地区共享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农业是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要着力发挥信息化在农业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以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让农业从“追太阳”到“靠数据”,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使数字经济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全面推进经济双循环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使经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国家所作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安排,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水平开放既要求面向“内”,也要求面向“外”,实现“内”“外”互促。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坚持高水平“引进来”与高质量“走出去”双轮驱动,一方面,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塑造“走出去”的竞争力。高水平“引进来”就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为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以营商环境之“优”,补资源之“短”,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更是营商的主体。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视角看,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就不能引入一流的人才与技术,也不会有一流的营商效率。要坚持从政策环境打造、社会环境营造、服务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集聚的新高地。要通过不断引进人才与技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并推动我国产品生产与国际标准接轨,以提升产品与服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高质量“走出去”则要注重品牌效应,加快建设品牌强国。品牌的兴衰是国际竞争力强弱的象征,要积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使中国品牌走向国际高端市场。品牌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要利用数字技术,加速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为商家搭建品牌宣传平台,促使品牌成功出海。“老字号”承载了国人的情怀和文化情结,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为“老字号”带来了更多全球机遇,通过与电商平台有机结合,促使“老字号”复兴,可有效提升中国品牌的整体竞争力。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双向开放平台,具有强大辐射作用,是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的桥梁纽带,加强自由贸易区、贸易港的建设,应作为全面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着力点。自贸试验区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改革,在投资自由、贸易自由等方面寻求新突破,着力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的开放新高地。

  坚持绿色与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以高水平开放驱动高质量发展要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引领,着眼世界放眼未来,秉持绿色与创新两大基本发展理念。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开放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坚持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我国生态资源禀赋丰富,特别是相对欠发达地区大部分是“生态高地”,要深入实践“两山”理论,结合地方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造“科技+旅游”等新发展模式,促使“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变,从而将“金山银山”带进“绿水青山”,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之路。要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机遇,积极引进适合我国生态环保的技术与产业到国内适宜地区,共建绿色产业链与绿色产业园区,同时也将我国自主创新的生态环保技术推动到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以提升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开放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高水平开放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全球优质要素供给,形成了尊重人才、充分有效运用技术的良好创新生态。要把握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在自主创新中扩大开放、兼容并蓄,在开放创新中提升自己、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以开放创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并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依托构建开放的创新体系,引导我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要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吸引聚合全球创新资源,通过外资企业在组合全球创新要素中的内引外联作用来增强供应链黏性,以稳定产业链布局,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为通畅,着力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何雄浪,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诗语,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助理)

关键词:高水平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